北约对华态度_北约对华网络攻击

hacker|
262

韩国加入北约网络防御中心,成首个加入的亚洲国家,这会带来哪些影响?

韩国地理位置重要

韩国地处朝鲜半岛,曾经和如今的朝鲜是一个国家,但是在国家体制上出现了分歧,北朝鲜选择了社会主义,而南朝鲜则选择了资本主义,于是南朝鲜在美国的扶持下建立了独立的政权,虽然韩国的国土面积比较小,但是韩国的地理位置比较重要,处于朝鲜,俄罗斯,中国和日本的中央,四周都是亚洲的军事强国,只要能够控制住韩国,那么就可以极大威胁住周边的几个国家,对周边大国进行战略威胁,所以如果韩国加入北约对整个亚洲的局势都会造成影响。

美国在亚太地区实力会再次增强

韩国虽然一直得到了美国的军事援助,但是明面上韩国还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并没有加入组织,虽然国内也安装了美国的萨德导弹系统,但是这些数量较小,对我国的威胁还并没有太过突出,如果韩国加入北约,那么北约的军事装备必定会进驻韩国,韩国军事实力会再一次提升,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实力也会再一次上升,对俄罗斯,中国和朝鲜都是一个极大的威胁。

亚洲国家不会允许韩国加入北约

 虽然韩国现在只是加入了北约的网络安全防御中心,但是谁也不能保证韩国会不会再将来加入北约组织,所以在韩国周边的亚洲国家是不会允许韩国加入北约的,虽然北约有着不错的国际影响力,但是韩国始终地处亚洲腹地,与北约国家不接壤,亚洲两个超级大国可以有效的制止韩国加入北约,而朝鲜作为有核国家同样有着一定的话语权,就算是韩国有着美国在背后撑腰依旧不能太嚣张,就算是美国也不会公开与中国和俄罗斯同时进行抵抗,所以韩国是不可能成功加入北约的。

韩国正式加入北约网络防御中心,对周边国家会产生什么影响?

对周边国家会产生以下三点影响。

一、影响周边国家信息和网络安全

韩国加入北约网络防御中心这就意味着韩国将和北约一起构建亚太版的网络防御体系,也意味着北约将他的手伸向了亚洲,尤其是环太平洋东亚地区,韩国此举将大大威胁中国,朝鲜甚至是日本的网络信息安全,现如今网络信息安全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的重中之重,未来的战争将不再是飞机大炮,而是信息战,网络战,韩国加入北约网络防御阵营,这就意味着他会将自己窃取的有关其他东亚国家的网络情报共享给北约,而且将它本国的网络信息攻击和防御技术融合到北约技术体系中,这也将极大提升韩国的网络信息战攻击能力,不利于我们和邻国的网络信息安全。

二、此举将加剧韩国和我国以及和朝鲜的对立

韩国作为一个东亚国家敢冒天下大不违加入北约网络防御中心,这将加大对我国的威胁,因此我国也将出台一系列安全措施确保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得到保障,关键的网络技术不被韩国窃取。而朝鲜虽然网络信息化程度不高,但是也会加倍提高警惕,以防止韩国进行网络渗透和信息入侵,以免造成本国的网络信息安全遭到破坏,因此韩国加入北约网络防御中心将使邻国警惕起来,对建设本国的网络防御体系更加上心,投入的资金也将更多。

三、使周边国家现有的网络防御体系受到挑战

韩国加入北约网络防御中心,这将使周边国家的网络防御体系受到挑战,也将迫使周边国家升级自己的网络防御体系,以免受到来自韩国网络信息黑客的入侵,因此此举对周边国家来说也是一个不少的压力。

综上:韩国此举将对周边国家产生不利影响。

韩称正式加入北约网络防御中心,北约是一个怎样的组织?

北约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军事集团。北约的全称叫做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军事集团是在1949年由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等12个国家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约成立的组织,该组织的宗旨在于缔约国实行集体防御,任何缔约国同其他国家发生战争时,成员国必须要给予帮助,包括使用武力。最初的时候,这些国家成员国包括由美国,加拿大,比利时,法国,卢森堡,荷兰,美国,丹麦等,后来逐渐开始有西欧或者是中东的一些国家逐渐加入其中。

北约还有大量的核武器和常规部队,是西方等国家重要的军事力量,在欧盟的27个成员国当中,有将近21个都是北约的成员,在1955年5月14日,苏联阵营签署了华沙条约以对抗北约,拉开了冷战的序幕,并且在此期间北约主要战略目标改为防范华沙条约组织的大规模军事入侵,不过随着苏联的解体,北约也就失去了自己的对手,但是北约等成员国并没有去解除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军事集团是选择更改一系列的宗旨,继续留存下来,保存至今。

虽然北约成员国在名义上都是平等的,但是根据历史看,无论是在冷战时期还是在冷战之后美国都是北约的实际领导者,而且从1999年至今,北约已经前后经历了五次东扩,向东扩展了一千多公里,吸收了14个国家,发展成了30国。因此北约在全世界的影响力是极其大的,这也就导致了这一次韩国称正式加入北约网络防御中心以后,在网络上瞬间吸引了广大网友的关注。

北约是世界上目前最大的军事集团,是由美国为主要领导者欧洲等其他国家共同参与的组织,在全世界具有广大的影响力。

华约与北约的建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华约与北约的建立,标志着双方以冷战形式的军事对抗正式开始。

1949年4月4日,美国、加拿大、比利时、法国、卢森堡、荷兰、英国、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和意大利在华盛顿签署了北大西洋公约,决定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同年8月24日各国完成批准手续,该组织正式成立。

希腊、土耳其于1952年2月18日、联邦德国于1955年5月6日、西班牙于1982年正式加入该组织。

前苏联,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保加利亚,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以及民主德国在1955年5月14日签署了华沙条约,从而开始了双方冷战敌对。

在冷战期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战略目标,主要是防范华沙条约组织的大规模军事入侵。因此,军事的议题就成为北约安全战略设计的主要考虑因素。35年后(1990年),民主德国脱离华沙公约组织,正式以德国之名义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冷战后第一个北约军事行动是1993年6月到1999年4月间的前南斯拉夫境内冲突的介入。

冷战前的大国关系

对抗与冲突和你输我赢、你兴我衰的零和博弈,是冷战前大国关系的主要特征。大国之间的战争是霸权更替、国际体系改变的主要途径。大国之间的冲突和对立甚至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

这一时期大国关系长期处于敌对和战争状态,主要原因有:资本在全球的扩张和掠夺通常以武力开路;大国之间缺乏密切的经贸关系;一些大国信奉武力,倾向于通过战争获取国际利益;“坚船利炮”的广泛运用,助长了列强称霸世界的野心;国际体系不够完善,缺乏强制力和约束力;等等。

冷战时期的大国关系

冷战时期大国关系的主要特征是分裂、遏制和紧张。二战后的世界分裂成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对立阵营。美国于1947年实施旨在将西欧经济纳入北大西洋贸易体系的“马歇尔计划”。苏联针锋相对,于同年提出“莫洛托夫计划”。

随着1949年经互会的成立,东欧经济完全纳入苏联的轨道。美苏分别成立了互相敌对的军事集团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之间的军备竞赛愈演愈烈。

意识形态在两大阵营的对峙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美国认为,自己是自由民主的化身,而苏联的社会主义则意味着极权和专制,是自由民主的主要威胁;而在苏联看来,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垄断与战争的代名词。

1946年2月,美国驻苏联大使凯南在发给美国国务院的电报中认为,美国之所以可以与苏联对抗、决裂而没有什么风险,是因为美国同苏联的“利害关系微乎其微”,“在那里,我们没有投资需要保卫,没有确实存在的贸易机会会丧失。”历史的发展证明了凯南的预测。

在冷战期间,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集团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之间的经贸往来很少。

所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两大国际组织的成立,标志着双方以冷战形式的军事对抗正式开始。

扩展资料:

华沙条约的历史结局

1968年8月,捷克斯洛伐克发生了“布拉格之春”的改革运动,华约武装力量在苏联的带领下大规模武装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招致了普遍抗议。而苏联与阿尔巴尼亚交恶,阿尔巴尼亚于1968年9月13日宣布退出华沙条约组织。

1990年10月3日,两德合并后,民主德国退出华沙条约组织。

1991年2月25日,在布达佩斯召开的华约政治协商委员会非常会议决定从1991年4月1日起终止在华沙条约范围内所签订的军事协定的效力,废除华沙条约的军事机构。同年7月1日,华沙条约缔约国在布拉格举行会议,宣布华沙条约组织正式解散。

北约的历史沿革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华沙条约组织的解散和东欧剧变以及原苏联的解体,欧洲大陆的政治与安全局势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北约的职能转变为政治军事组织,所要面对的议题也从过去的军事威胁,扩散到全球恐怖主义、能源安全、全球变暖、疾病、网络攻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多元问题上。

1990年7月,北约第11届首脑会议在伦敦宣布冷战结束。

1991年12月,北约在罗马首脑会议上决定与部分中东欧国家成立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

1991年12月,北约首创成立了由北约国家、前华约国家、独联体及波罗的海三国组成的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

自1992年起,波兰等东欧国家相继提出加入北约的请求。同年,北约批准了一项原则,允许它的军队离开成员国领土到其他地方参与维和行动。当年年底,北约便决定以军事力量介入南斯拉夫危机。

1994年1月,北约布鲁塞尔首脑会议通过了与中东欧国家以及俄罗斯建立“和平伙伴关系”计划,12月开始向波黑派出维和部队。

1996年9月,北约公布了《东扩计划研究报告》。

1997年5月,取代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旨在加强北约同欧洲和欧亚大陆的非北约成员之间的安全关系的欧洲-大西洋伙伴关系理事会正式成立。

1997年7月,马德里首脑会议决定首批接纳波兰、捷克和匈牙利加入北约。

该组织的宗旨是缔约国实行集体防御,任何缔约国同他国发生战争时,必须给予援助,包括使用武力。华约解体后,北约谋求扩大其使命,如维持和平和通过对话促进区域稳定等。

参考资料来源:共产党员网—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华沙条约组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以破坏敌方计算机和网络系统为主要作战样式的特殊战斗是什么

网络战

网络战是一种黑客行为,它通过破坏对方的计算机网络和系统,刺探机密信息达到自身的政治目的。

20世纪70年代初,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开始迅猛发展。80年代,计算机网络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开始普及。1983年,计算机病毒首次试验成功。1988年11月,莫里斯病毒的出现,证明了计算机网络的脆弱性和可被攻击性。计算机病毒的流行及其巨大威力引起了许多国家军方的关注,并用于军事目的。90年代初,美国国防部成立了一个计算机病毒的研究组织,研制具有大规模破坏作用的恶性计算机病毒,作为计算机网络战的辅助手段。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美军首次实施了计算机网络战,利用网络战手段打击了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的网络信息指挥控制系统,使南联盟的信息资源与作战效能受到重创,对达成空袭目的起到了重要作用。南联盟和俄罗斯“黑客”也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网络系统发动了连续攻击,使北约的通信控制系统、参与空袭的各作战单位的电子邮件系统都不同程度地遭到损失,部分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受到破坏。由于网络战的巨大威力和在未来战争中的地位愈加显著,世界发达国家纷纷开始组建网络战力量,美军成立了网络司令部。网络战关键技术和理论研究受到高度重视,网络威慑、网络攻击理论与实践得以发展。有些国家已培养了高水平的网络战人才,并开发出许多破坏能力很强的病毒及攻击性网络战武器,网络战进入飞速发展时期。网络战以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为主要目标,以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为基本手段。主要包括网络对抗侦察、网络攻击和网络防御。网络对抗侦察,是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获取敌方网络中有利于网络攻击的信息。网络攻击,是在网络空间采用计算机和网络通信等技术手段,利用、削弱和破坏敌方计算机网络系统。网络防御,是在网络空间主要采用计算机和网络通信等技术手段,保护己方网络系统,对抗敌方的网络攻击。网络战主要特点有:作战力量广泛,可以涵盖所有精通网络技术的人员;作战手段专业性强,且技术更新快,需要网络战人员平时不断地学习和积累;互联网的开放性使作战目标平战模糊,作战空间延伸至全球;作战模式非对称,作战进程具有突变性。网络战通常由网络战指挥机构制定网络战总体计划。对目标网络的侦察、情报搜集行动,主要采用分散指挥。网络攻击比较敏感,须集中授权统一指挥,运用各种手段,一举达成攻击目的。实施网络战过程中须谨慎选择作战目标,防止无限制地扩大作战范围,使战争升级。实施网络战,应遵循国际法和国际公约,用国际法和国家间公约限制和规范网络战行为,防止因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公约而造成外交上的被动。同时,要增强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管理,强化安全措施,确保己方指挥网络正常工作。未来作战,网络空间将成为重要的战争空间,网络战力量成为军队的重要作战力量,网络领域斗争可能成为重要的战争诱因,网络武器的技术等级和系列化程度将更高。

0条大神的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