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最年轻的黑客_美国大学生黑客

hacker|
290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黑客病毒灾难?

NO.1 “CIH病毒” 爆发年限:1998年6月

CIH病毒(1998年)是一位名叫陈盈豪的台湾大学生所编写的,从中国台湾传入大陆地区的。CIH的载体是一个名为“ICQ中文Ch_at模块”的工具,并以热门盗版光盘游戏如“古墓奇兵”或Windows95/98为媒介,经互联网各网站互相转载,使其迅速传播。

CIH病毒属文件型病毒,其别名有Win95.CIH、Spacefiller、Win32.CIH、PE_CIH,它主要感染Windows95/98下的可执行文件(PE格式,Portable Executable Format),目前的版本不感染DOS以及WIN 3.X(NE格式,Windows and OS/2 Windows 3.1 execution File Format)下的可执行文件,并且在Win NT中无效。其发展过程经历了v1.0,v1.1、v1.2、v1.3、v1.4总共5个版本。

损失估计:全球约5亿美元

NO.2 “梅利莎(Melissa)” 爆发年限:1999年3月

梅利莎(1999年)是通过微软的Outlook电子邮件软件,向用户通讯簿名单中的50位联系人发送邮件来传播自身。该邮件包含以下这句话:“这就是你请求的文档,不要给别人看”,此外夹带一个Word文档附件。而单击这个文件,就会使病毒感染主机并且重复自我复制。

1999年3月26日,星期五,W97M/梅利莎登上了全球各地报纸的头版。估计数字显示,这个Word宏脚本病毒感染了全球15%~20%的商用PC。病毒传播速度之快令英特尔公司(Intel)、微软公司(Microsoft,下称微软)、以及其他许多使用Outlook软件的公司措手不及,防止损害,他们被迫关闭整个电子邮件系统。

损失估计:全球约3亿——6亿美元

NO.3 “爱虫(Iloveyou)” 爆发年限:2000年

爱虫(2000年)是通过Outlook电子邮件系统传播,邮件主题为“I Love You”,包含附件“Love-Letter-for-you.txt.vbs”。打开病毒附件后,该病毒会自动向通讯簿中的所有电子邮件地址发送病毒邮件副本,阻塞邮件服务器,同时还感染扩展名为.VBS、.HTA、.JPG、.MP3等十二种数据文件。

新“爱虫”(Vbs.Newlove)病毒同爱虫(Vbs.loveletter)病毒一样,通过outlook传播,打开病毒邮件附件您会观察到计算机的硬盘灯狂闪,系统速度显著变慢,计算机中出现大量的扩展名为vbs的文件。所有快捷方式被改变为与系统目录下wscript.exe建立关联,进一步消耗系统资源,造成系统崩溃。

损失估计:全球超过100亿美元

NO.4 “红色代码(CodeRed)” 爆发年限:2001年7月

红色代码(2001年)是一种计算机蠕虫病毒,能够通过网络服务器和互联网进行传播。2001年7月13日,红色代码从网络服务器上传播开来。它是专门针对运行微软互联网信息服务软件的网络服务器来进行攻击。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在此之前的六月中旬,微软曾经发布了一个补丁,来修补这个漏洞。

被它感染后,遭受攻击的主机所控制的网络站点上会显示这样的信息:“你好!欢迎光临!”。随后病毒便会主动寻找其他易受攻击的主机进行感染。这个行为持续大约20天,之后它便对某些特定IP地址发起拒绝服务(DoS)攻击。不到一周感染了近40万台服务器,100万台计算机受到感染。

损失估计:全球约26亿美元

NO.3 “爱虫(Iloveyou)” 爆发年限:2000年

爱虫(2000年)是通过Outlook电子邮件系统传播,邮件主题为“I Love You”,包含附件“Love-Letter-for-you.txt.vbs”。打开病毒附件后,该病毒会自动向通讯簿中的所有电子邮件地址发送病毒邮件副本,阻塞邮件服务器,同时还感染扩展名为.VBS、.HTA、.JPG、.MP3等十二种数据文件。

新“爱虫”(Vbs.Newlove)病毒同爱虫(Vbs.loveletter)病毒一样,通过outlook传播,打开病毒邮件附件您会观察到计算机的硬盘灯狂闪,系统速度显著变慢,计算机中出现大量的扩展名为vbs的文件。所有快捷方式被改变为与系统目录下wscript.exe建立关联,进一步消耗系统资源,造成系统崩溃。

损失估计:全球超过100亿美元

NO.4 “红色代码(CodeRed)” 爆发年限:2001年7月

红色代码(2001年)是一种计算机蠕虫病毒,能够通过网络服务器和互联网进行传播。2001年7月13日,红色代码从网络服务器上传播开来。它是专门针对运行微软互联网信息服务软件的网络服务器来进行攻击。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在此之前的六月中旬,微软曾经发布了一个补丁,来修补这个漏洞。

被它感染后,遭受攻击的主机所控制的网络站点上会显示这样的信息:“你好!欢迎光临!”。随后病毒便会主动寻找其他易受攻击的主机进行感染。这个行为持续大约20天,之后它便对某些特定IP地址发起拒绝服务(DoS)攻击。不到一周感染了近40万台服务器,100万台计算机受到感染。

损失估计:全球约26亿美元

NO.3 “爱虫(Iloveyou)” 爆发年限:2000年

爱虫(2000年)是通过Outlook电子邮件系统传播,邮件主题为“I Love You”,包含附件“Love-Letter-for-you.txt.vbs”。打开病毒附件后,该病毒会自动向通讯簿中的所有电子邮件地址发送病毒邮件副本,阻塞邮件服务器,同时还感染扩展名为.VBS、.HTA、.JPG、.MP3等十二种数据文件。

新“爱虫”(Vbs.Newlove)病毒同爱虫(Vbs.loveletter)病毒一样,通过outlook传播,打开病毒邮件附件您会观察到计算机的硬盘灯狂闪,系统速度显著变慢,计算机中出现大量的扩展名为vbs的文件。所有快捷方式被改变为与系统目录下wscript.exe建立关联,进一步消耗系统资源,造成系统崩溃。

损失估计:全球超过100亿美元

NO.4 “红色代码(CodeRed)” 爆发年限:2001年7月

红色代码(2001年)是一种计算机蠕虫病毒,能够通过网络服务器和互联网进行传播。2001年7月13日,红色代码从网络服务器上传播开来。它是专门针对运行微软互联网信息服务软件的网络服务器来进行攻击。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在此之前的六月中旬,微软曾经发布了一个补丁,来修补这个漏洞。

被它感染后,遭受攻击的主机所控制的网络站点上会显示这样的信息:“你好!欢迎光临!”。随后病毒便会主动寻找其他易受攻击的主机进行感染。这个行为持续大约20天,之后它便对某些特定IP地址发起拒绝服务(DoS)攻击。不到一周感染了近40万台服务器,100万台计算机受到感染。

损失估计:全球约26亿美元

NO.5 “冲击波(Blaster)” 爆发年限:2003年夏季

冲击波(2003年)于2003年8月12日被瑞星全球反病毒监测网率先截获。病毒运行时会不停地利用IP扫描技术寻找网络上系统为Win2K或XP的计算机,找到后利用DCOM RPC缓冲区漏洞攻击该系统,一旦成功,病毒体将会被传送到对方计算机中进行感染,使系统操作异常、不停重启、甚至导致系统崩溃。

另外该病毒还会对微软的一个升级网站进行拒绝服务攻击,导致该网站堵塞,使用户无法通过该网站升级系统。在8月16日以后,该病毒还会使被攻击的系统丧失更新该漏洞补丁的能力。

损失估计:数百亿美元

NO.6 “巨无霸(Sobig)” 爆发年限:2003年8月

巨无霸(2003年)是通过局域网传播,查找局域网上的所有计算机,并试图将自身写入网上各计算机的启动目录中以进行自启动。该病毒一旦运行,在计算机联网的状态下,就会自动每隔两小时到某一指定网址下载病毒,同时它会查找电脑硬盘上所有邮件地址,向这些地址发送标题如:"Re: Movies"、"Re: Sample"等字样的病毒邮件进行邮件传播,该病毒还会每隔两小时到指定网址下载病毒,并将用户的隐私发到指定的邮箱。

由于邮件内容的一部分是来自于被感染电脑中的资料,因此有可能泄漏用户的机密文件,特别是对利用局域网办公的企事业单位,最好使用网络版杀毒软件以防止重要资料被窃取!

损失估计:50亿——100亿美元

NO.7 “MyDoom” 爆发年限:2004年1月

MyDoom(2004年)是一例比“巨无霸病毒”更厉害的病毒体,在2004年1月26日爆发,在高峰时期,导致网络加载时间减慢50%以上。它会自动生成病毒文件,修改注册表,通过电子邮件进行传播,并且它还会尝试从多个URL下载并执行一个后门程序,如下载成功会将其保存在Windows文件夹中,名称为winvpn32.exe。该后门程序允许恶意用户远程访问被感染的计算机。

病毒使用自身的SMTP引擎向外发送带毒电子邮件,进行传播。病毒会从注册表的相关键值下和多种扩展名的文件中搜集邮件地址,病毒还会按照一些制定的规则自己声称邮件地址,并向这些地址发送带毒电子邮件。病毒同时会略去还有特定字符的邮件地址。

损失估计:百亿美元

NO.8 “震荡波(Sasser)” 爆发年限:2004年4月

震荡波(2004年)于2004年4月30日爆发,短短的时间内就给全球造成了数千万美元的损失,也让所有人记住了04年的4月,该病毒为I-Worm/Sasser.a的第三方改造版本。与该病毒以前的版本相同,也是通过微软的最新LSASS漏洞进行传播,我们及时提醒广大用户及时下载微软的补丁程序来预防该病毒的侵害。如果在纯DOS环境下执行病毒文件,会显示出谴责美国大兵的英文语句。

震荡波感染的系统包括Windows 2000、Windows Server 2003和Windows XP,病毒运行后会巧妙的将自身复制为%WinDir%napatch.exe,随机在网络上搜索机器,向远程计算机的445端口发送包含后门程序的非法数据,远程计算机如果存在MS04-011漏洞,将会自动运行后门程序,打开后门端口9996。

损失估计:5亿——10亿美元

NO.9 “熊猫烧香(Nimaya)” 爆发年限:2006年

熊猫烧香(2006年)准确的说是在06年年底开始大规模爆发,以Worm.WhBoy.h为例,由Delphi工具编写,能够终止大量的反病毒软件和防火墙软件进程,病毒会删除扩展名为gho的文件,使用户无法使用ghost软件恢复操作系统。“熊猫烧香”感染系统的*.exe、*.com、*.pif、*.src、*.html、*.asp文件,导致用户一打开这些网页文件,IE自动连接到指定病毒网址中下载病毒。在硬盘各分区下生成文件autorun.inf和setup.exe.病毒还可通过U盘和移动硬盘等进行传播,并且利用Windows系统的自动播放功能来运行。

“熊猫烧香”还可以修改注册表启动项,被感染的文件图标变成“熊猫烧香”的图案。病毒还可以通过共享文件夹、系统弱口令等多种方式进行传播。

损失估计:上亿美元

NO.10 “网游大盗” 爆发年限:2007年

网游大盗(2007年)是一例专门盗取网络游戏帐号和密码的病毒,其变种wm是典型品种。英文名为Trojan/PSW.GamePass.jws的“网游大盗”变种jws是“网游大盗”木马家族最新变种之一,采用VisualC++编写,并经过加壳处理。“网游大盗”变种jws运行后,会将自我复制到Windows目录下,自我注册为“Windows_Down”系统服务,实现开机自启。

该病毒会盗取包括“魔兽世界”、“完美世界”、“征途”、等多款网游玩家的帐户和密码,并且会下载其它病毒到本地运行。玩家计算机一旦中毒,就可能导致游戏帐号、装备等丢失。在07年轰动一时,网游玩家提心吊胆。

损失估计:千万美元

题目:网络人际交往给大学生的影响

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的研究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团委

2004年10月13日

[摘 要]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环境,它给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丰富了其内容,但同时也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本文通过调查,分析网络时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研究信息时代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主要是从网络交往形式看:人际关系冷漠化;从网络交往过程看:弱化人际交往的社会性和规则性;从网络交往主体看:人格障碍和心理障碍;从交往范围看:深化“代沟”;从交往内容看:增加人际交往中的危险性5方面进行阐述,就高校如何应对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负面影响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网络;人际关系;大学生

一、问题提出:

网络正在迅速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的出现正在全面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及价值观念。网络正在日益深入大学生的生活。这个由鼠标、键盘和导线连成的网络世界成为大学生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人际关系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方面。网络对大学生产生正面和负面两种影响,单就生活领域而言,网络使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获得无限的提升和张扬,它在社会生活中扮演润滑剂的角色,缓解大学生的紧张心理,释放他们因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压力。当大学生受到方方面面的刺激产生不良情绪时,心理学家所倡导的做法是适度适时地转移、倾诉与宣泄,而网络的隐匿性、开放性、便捷性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为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打好基础。同时,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人际交往环境和人际交流方式,它给人际交往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丰富了其内容。但是,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充分肯定网络给大学生人际交往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必须认识到它带来的负面影响。

良好的人际交往对大学生自身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奥尔特曼和泰勒(I. Altman D. A. Taylor,1973)经过对人际关系的系统研究后认为,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一般需要经过定向、情感探索、情感交流和稳定交往这四个阶段,人际关系的核心成分是情感因素。网络在给大学生带来新的交往方式、学习方式的同时,由于它自身的特点,给现实生活中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确立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冲击了大学生之本应健康正常的情感发展与人际交流,从而导致现实生活中大学生一系列人际障碍问题的出现。

目前,关于网络对大学生影响的研究较多地注重于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影响、对大学生价值观取向的影响以及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等。而对于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的研究则较多地仅停留在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这些现象之上。此类研究并没有深入讨论产生正面和负面影响的原因。本文从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角度,并结合网络自身的特点,试图对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负面影响作进一步的挖掘,分析其产生影响的原因。

二、大学生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它反映了人或群体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它的发展变化决定于双方社会需要满足的程度。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类的需要分成由低级到高级的不同层次,交往需要在人类需要层次中处于较高位置。研究表明,交往需要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个体心理正常发展的条件,长期缺乏交往需要会导致个性变态。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的交往需要更为强烈、更为迫切。这是由其生理、心理发育特点所决定的。大学生一般年龄在17—23岁之间,正处于青年期的初、中期,这正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形成与稳定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大学生渴望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他们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要条件。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一份关于大学生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中指出:人际交往能力和专业成绩相比,如果前者不是更加重要的话,至少也是同样重要的。日本大型企业在录用大学毕业生时,注重独立人格甚于学习成绩。良好的人际关系包括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主动关心别人的意识。关心集体、关心他人某种意义上讲是更好地关心自己。一个孤芳自赏的人不可能成为现实生活中的成功者。大学生应着力培养自己良好的人际关系。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发生着质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从精神上脱离对父母或成人的依赖,新的友伴关系(特别是异性关系)的协调和适应,自我意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以及对成人权威的抵触与反抗,竞争与对抗的激化等方面。因而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具有广泛性、自主性和异性敏感性等特点。艾里克森(Erikson,1974)对青年建立家庭以外的亲密人际关系进行了长期研究,他认为这种人际关系建立在青年期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阶段,他们的情感焦点从家庭转向朋友,如果人际关系紧张,就可能会有孤独、寂寞的心理体验。

对于大学新生,远离了亲人与中学时代的好友,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面对新的人际圈子,既缺乏心理准备,又缺少为人处世的经验。他们特别希望通过交往获得同伴的尊重和信任。对于高年级学生,即将踏上社会,面临更为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因此重视人际交往,掌握各种交往技巧,成为大学生适应社会的必备品质。同时,随着性心理的发展,大学生向往美好的爱情,渴望与异性交往,与异性的关系也大大地发展了。总之,大学生交往的内容由娱乐型向知识型转化,人际关系也由玩伴向志同道合的生活之友发展。

国内外许多研究结果显示,现阶段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是:封锁性所导致的孤独感与强烈的交往需要的矛盾;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强烈求知欲与识别能力低的矛盾;情感与理智的矛盾;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所有这些矛盾都是大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正常现象,是其生理成熟与心理渐趋成熟的集中表现。而所有这些矛盾都贯穿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过程中。

三、网络与大学生

(一)网络迅速普及于高校,日益深入大学生生活

1、网络使大学生如虎添翼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既取决于他们本身的条件,同时又取决于现实社会的客观条件。时代的发展已经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出了客观要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交通工具日益发达,尤其是互联网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延伸,为人们彼此间的交往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网络空间好比一个巨大的城市,有图书馆、大学、博物馆、娱乐场所,也有各种各样的人。在这个空间不仅可以获得和发布信息,还可以通过E—mail、OICQ、IRC、BBS、网络虚拟社区等方式进行聊天、交友、游戏、娱乐等网络人际交往。

高等学校接受高新技术成果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互联网对高等学校的影响可以用“史无前例”来形容。校园网的建设很快覆盖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活动场所,高等学校周边地区针对大学生的网吧快速兴起。网络给大学生创造了一个虚拟的人际关系空间和一个高速运转的信息系统,它不仅占据了相当部分大学生的休息时间,而且占据了部分大学生的上课学习时间。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各种信息的主要渠道,同时成为大学生与他人交流的重要渠道,它使大学生丰富了生活、开阔了视野,为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一片土壤。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统计报告,目前学生在中国的网络用户中占20%,是上网用户比例最大的一个群体,其中,高校学生达90%。

2、大学生上网的基本情况

笔者通过调查问卷了解了大学生上网的基本情况,调查对象是从本校各个系大一~大三年级中随机抽取15~20位同学。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260份。经过统计,这260位被调查者上网的占100%。其中经常上网的占51%。

大学生上网时间的具体情况见表1。

表1:大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分布状况

1小时

2小时

3小时

4小时

超过4小时

13%

31%

21%

14%

21%

大学生网上行为的具体情况见表2。

表2:大学生网上行为的分布状况

阅览信息与知识

休闲娱乐(游戏、聊天等)

发邮件

找资料

制作网页

其他

22%

35%

11%

19%

1%

12%

(二)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负面影响

网络以其高速性、自由性、时尚性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科研带来利益的同时,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也给大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造成其社会化的不足,导致其人际关系的非人性化倾向的出现。

1、从网络交往形式看:人际关系冷漠化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在家办公、远程教育、电子商场、电子银行等的出现,使得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往机会大为减少,致使人际关系疏远、亲情隐退、道德冷漠。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性依赖于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往,面对面的交谈,从而达到情感的交流,结成各种群体,使之得到发展。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会产生寻求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而这些需要的满足只能在与他人的社会交往中实现。苏联学者A.B.彼得罗夫斯基提出的人际关系中介理论认为,人际关系可以看作是以群体有社会意义的活动的内容、目的和任务为中介,群体中各个成员每时每刻都在参加活动,通过具体活动对象实现自己的目的时改变自己,完善自己的结构和内部关系,改变的性质和方向取决于活动的社会价值。这里的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交往,人们通过交往,满足各种心理需要,解决心理矛盾,缓和人际冲突,从而有利于个性的和谐发展。

交友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社会化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因为网络的虚拟性,这种社会化只是一种虚拟的社会化。网络社会中人们的交往方式主要是人机对话方式或以计算机为中介的交流。网络成为人们交流的终结,并把情感移植到网络中,这与传统的人际交往相去甚远。网络的隐匿性使大学生与周围的人事割断了联系,用虚拟的“人机交往”代替了实际人际交往。在人—机—人的相对封闭的环境里,一方面,交往的双方除去了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等诸多社会属性,带有去社会化的性质;另一方面,大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与他人、社会直接接触的机会,从而容易失去周围现实环境的感受力和积极参与意识。

现今的大学生基本上为独生子女群体,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完整的沟通方式,使得他们个人主义地关注自我,往往崇尚独立、自主的个性,使得他们更多地在网络中寻找寄托。一些大学生(女生居多)由于性格内向,自卑,惯于自己承受心理负荷,心思敏锐,不愿意或不善于与他人进行交往,厌恶社会上那种虚情假意的人情往来。当网络走进他们的生活时,他们青睐于网上交往这种匿名、匿性别和身份的形式,常上网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排解忧虑,讲自己的“心情故事”。这时他们觉得找到了寄托,从网友那里得到了支持。可下网后他们发现他们面对的仍然是四壁空空的孤独。

并且,由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80%的信息是通过非言语(NVC)的方式,如眼神、表情、姿势、手势等来传达的。非言语信息的发送和接受通常比语言快得多,受意识的控制与监察也少一些,但是在传达态度与情绪方面却更为有效。而网络给的只能是在显示器上显示的书面语言,没有非言语的参与,这使得大学生通过网络来排解心情和进行交往成为“隔靴搔痒”,并不能治本。大学生只是在这样一种虚拟的环境中,体验着一种虚拟的情感,使自己沉醉于一种虚拟的满足中,以屏幕为界来回避直接面对矛盾。在本次调查中,有16%的被调查者经常选择网友来谈心和排解忧虑,有21%的被调查者认为经常上网会疏离与身边同学、朋友的关系。这便造成大学生对于近距离沟通的疏离,忽视了近在咫尺的亲情和友情。这就是说,对于近距离关系,其结构上的共生性(symbiotic)联系变得很淡薄,从而引起人们对社会效忠体制及其观念的动摇。这样就忽视了情感需要,容易加剧自我封闭,造成人际关系的淡化,从而走向冷漠。这样,丝毫没有推动社会的伦理力量,反而使得制度、文化价值和人文传统的社会化的发展受到阻碍。

2、从网络交往过程看:弱化人际交往的社会性和规则性

大学生是个体情感从未成年人走向成人,个体获得社会认同感的关键期,其喜、怒、哀、乐的多重表现和不断释放是其完成社会化的最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发生的。而实现这一过程的必备环节是将自己置身于现实的人际互动中。在现实的社会环境下,互动双方依赖社会规范、习俗和团体规则进行互动,掌握不同社会角色的要领,通过不断实践达到个体自我与社会自我的同一。

但是在以计算机为终端的网络中,由于匿名性而隐去了身份,许多现实社会中的规范、规则、道德在虚拟的世界中冻结,这样就给自我控制能力尚且不足的大学生提供了恣意表现自我、放纵自我情感的平台。在本次调查中,42%的大学生并不认为网上撒谎是不道德的,53%的大学生基本同意偶尔在网上说粗话没有什么大不了,26%的大学生基本同意在网上做什么都可以无所顾忌。对于违反网络道德的“黑客”,有8%的大学生认为“黑客”是侠客,37%的大学生认为“黑客”是能人,25%的大学生认为“黑客”是破坏者,30%的大学生觉得说不清。可见,隔着冰冷的计算机屏幕,网络交往中人的主体感减弱,使人容易忽略自身行为的后果,降低交往中的责任感,忽视人际交往中应当遵循的礼仪和规范。另外,网络交往具有极度的自由性,许多的现实道德、法律规范和行政措施都无法发挥作用,大学生可以打破日常生活中的许多限制,在网上做一些“越轨”行为而不必担心受到既有道德和法律的处罚。这样,在网络人际交往内在主体感减弱和外在控制松懈的作用下,本来就具有反叛精神的大学生更容易触犯网络交往的原则。如有人在BBS上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将一些裸照放入互联网供人欣赏。尤其是对于男女交往而言,由于互联网是一种全通道型的交流网络,它的交往模式打破了传统男女交往中的“一对一”的模式,使一个人可以同时和多个异性谈情说爱,从而可能会使本就在大学生男女交往中的游戏心态在网络空间滋生蔓延,对现实的男女交往道德产生冲击。

除此之外,网络的极端开放性和自由性为任何思想和行为提供了生存的可能,大学生也可能在网上陷入某些非主流人际交往中,如婚外恋、同性恋、娼妓性交往等。一旦这些交往形式延续到现实世界,会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巨大的危害。

3、从网络交往主体看:诱发人格障碍和心理障碍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独特的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这三者各自代表了人格的某一方面。本我是生物本能我,自我是心理社会我,超我是道德理想我。本我追求快乐,自我追求现实,超我追求完美。只有当三者处于协调状态时,人格表现出一种健康状态。否则,当三者产生敌对关系时,就会产生心理疾病。

每个人都处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文化对人格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性的方向发展。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文化已经融入到我们既有的整个文化形态当中。所以网络文化正在对当今大学生的人格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由于当今的网络社区很少有有效的法律和道德的束缚,使得很多大学生在网络上所展现的“网络的我”更贴近于本我。一旦自我放松警惕的时候,“网络的我”便开始在网上大行其道。不少大学生在网上的交往很活跃,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社会交往能力也较差。在网上是莽汉泼妇,在生活中却是温文尔雅;网上向你含情脉脉的人,在生活中很可能与你同性别。由于网络中基本上不存在什么压力和要求,很难让人独善其身,也很难让人独慎其行。因此,很多大学生在网络这个舞台上下判若两人,导致一种自我认同混乱。当他们自己从网络中走出来时,常常问这样一个问题:“这还是我吗?”网络在整合世界同时,却异化了我们自身。结果就可能导致一些大学生的两重人格。同时随着大学生网上交往角色的频繁转换,既有可能导致大学生的多重人格,同时也有可能丧失他们独立的人格。

同时,由于一些大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互连网上,长期迷恋好玩、刺激和富有挑战性的虚拟的环境,以至使自己淹滞在数字化的空间里,未能有效实现客观现实和虚拟现实之间的角色转换,从而形成一种心理错位和行为失调。本次调查发现,长时间上网导致某些大学生冷漠、孤僻、不合群、缺乏责任感等一些心理疾病。更有严重者,导致网络心理障碍,如情绪低落,睡眠有障碍,生物钟紊乱,食欲下降和体力不足,自我评价降低,社会活动减少等等,具体情况见表3。

9·18中国红客联盟攻击日本网络事件的事件简介

内地最大的黑客组织「中国红客联盟」昨日发 布「攻击公告」,声称昨日起至18日攻击日本各级政府网站。有消息称,中国黑客将在9月18日当天将发起最大规模攻击,既为宣泄对撞船事件的不满,也是藉此提醒国人毋忘「918国耻日」。1931年9月18日,日军侵略中国东三省。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已纷纷返回校园,有学者称,近日事件不断升温,「难以排除有人突然冲出校门抗议,引发各地大学生效彷。

“中国红客联盟”,由牵头。该组织在之众,成员中有商人、学生、教师、从事网络安全工作的人。

2001年4月,中美撞机事件后,美国黑客突然在4月底开始攻击中国网站。同年5月1日凌晨,“中国红客联盟”率8万之众联合中国“黑客联盟”、中国“鹰派”等黑客组织开始对美国黑客进行报复性攻击,袭击目标中包括白宫网站。

据称“中国红客曾率众先后六次较大规模地对抗外国黑客”

2012年9月10日下午本政府在首相官邸举行了全体内阁成员会议,决定从“岛主”手中以20.5亿日元(约合1.7亿元人民币)“购买”钓鱼岛,并敲定钓鱼岛“国有化”方针。

日本政府10日当天已正式决定实施钓鱼岛“国有化”方针。内阁官房长官藤村修在10日傍晚举行的记者会上证实,“政府已经与‘岛主’就签署买卖合同商量妥当” 。

另据日本新闻网10日透露,日首相野田佳彦10日下午亲自主持了“有关钓鱼岛问题全体内阁专门会议”。除野田外,内阁官房长官藤村修、外相玄叶光一郎、国土交通相羽田雄一郎、财务相安住淳等也出席了会议。

会议决定,日本政府从国库中拨出20.5亿日元用于从“岛主”栗原家族手中“购买”钓鱼岛,并最快于11日与栗原家族签署“买卖合同”,以尽快完成“国有化手续”。

野田在会上表示,日本政府之所以要采取“购岛”行动,“是为了更加地对岛屿实施平稳且安定的管理”。这一举动严重损坏了中日关系,中方作出强烈反对。然而,日本却没有认识到自己所做的一切所造成的后果,毅然在9.11日通过所谓的购买将钓鱼岛“国有化”。此番行为激怒了亿万中国人,中国国内掀起了抗日、抵制日货的高潮。

9月15日,假红客联盟就有自发或有组织的攻击日本各政府机关网站。至9.18日前夕,日本首相府邸发出紧急通知令,预防中国红客在9.18之际攻击日本互联网行业。然而,日本的预防没有抵住中国红客的尖锐攻击,包括日本最高人民法院在内的众多日本官方网站均被攻陷,网站一打开就升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奏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大学生荒废学业事例

在他们身上,你会发现成长中最重要的并不是考高分去名校,而是在路上的不断感悟和思索……

一、

比尔·盖茨

身份:微软创始人

学校:哈佛

辍学原因:创业

“最成功的辍学生”盖茨在1973年进入哈佛,两年后辍学,和比他高两个年级的老友保罗·艾伦一同创办了微软。

盖茨出生于1955年10月28日,与两个姐姐一块在西雅图长大。他们的父亲, William H. Gates II,是西雅图的律师。盖茨已故的母亲,Mary Gates,是学校教师,华盛顿大学的董事以及United Way International(国际联合劝募协会)的主席。

盖茨曾就读于在西雅图的公立小学和私立的湖滨中学。在那里,他发现了他在软件方面的兴趣并且在13岁时开始了计算机编程。 1973年,盖茨考进了哈佛大学。在和现在微软的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结成了好朋友。在哈佛的时候,盖茨为第一台微型计算机–MITS Altair开发了BASIC编程语言的一个版本。 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盖茨离开了哈佛并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他与孩提时代的好友Paul Allen在1975年创建的微软公司中。在计算机将成为每个家庭、每个办公室中最重要的工具这样信念的引导下,他们开始为个人计算机开发软件。盖茨的远见卓识以及他对个人计算机的先见之明成为微软和软件产业成功的关键。在盖茨的领导下,微软持续地发展改进软件技术,使软件更加易用,更省钱和更富于乐趣。公司致力于长期的发展,从目前每年超过50亿美元的研究开发经费就可看出这一点。

二、

史蒂夫·乔布斯

苹果CEO

学校:里德学院

辍学原因:家庭环境差

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高中毕业后就读奥勒冈州的里德学院,但只念半年就因为父母财务紧张而辍学。

1955年2月24日,斯蒂夫·乔布斯出生在美国旧金山,刚刚出生,就被大学教授的父亲与颓废派艺术家的母亲无情地遗弃了。幸运的是,一对好心的夫妻收留了这位可怜的私生子。

虽然是养子,但养父母却对他很好,如同亲子。学生时代的乔布斯聪明、顽皮,肆无忌惮,常常喜欢别出心裁地搞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恶作剧。不过,他的学习成绩倒是十分出众。 当时,乔布斯就生活在著名的“硅谷”附近,邻居都是“硅谷”元老惠普公司的职员,在这些人的影响下,乔布斯从小就很迷恋电子学。一个惠普的工程师看他如此痴迷,就推荐他参加惠普公司的“发现者俱乐部”。这是个专门为年轻工程师举办的聚会,每星期二晚上在公司的餐厅中举行。就在一次聚会中,乔布斯第一次见到了电脑,他开始对计算机有了一个朦胧的认识。 在上初中时,乔布斯在一次同学聚会上,与比他年长5岁的沃兹见面。沃兹是学校电子俱乐部的会长,对电子也有很大的兴趣。两个人一见如故,8年后他们创办了苹果电脑公司

三、

弗兰克·赖特

身份:美国史上最牛建筑师

学校: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

《时代》评论他花在造大学上的时间远远超过在其中就读的时间。他影响了整个美国建筑的进程。

赖特从小就生长在威斯康星峡谷的大自然环境之中,在农场赖特过起了日出而居,日落而歇的生活。想大自然索取的艰苦劳动中了解了土地,感悟到蕴藏在四季之中的神秘的力量和潜在的生命流,体会到了自然固有的旋律和节奏。赖特认为住宅不仅要合理安排卧室,起居室,餐橱,浴厕和书房使之便利日常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增强家庭的内聚力,他的这一认识使他在新的住宅设计中把火炉置于住宅的核心位置,使它成为必不可少但又十分自然的场所。赖特的观念和方法影响了他的建筑。 赖特的一生经历了一个摸索建立空间意义和它的表达,从由实体转向空间,从静态空间到流动和连续空间,在发展到四度的序列展开的动态空间,最后达到戏剧性的空间。布鲁诺。塞维说如此评价赖特的贡献:“有机建筑空间充满着动态,方位诱导,透视和生动明朗的创造,动态是创造性的,因为其目的不在于追求耀眼的视觉效果,而是寻求表现生活在其中人的活动本身。

四、

巴吉明斯特·富勒

身份:哲学家、建筑师、发明家

学校:哈佛

巴吉明斯特·富勒,建筑师,哲学家,发明家,艺术家,两次从哈佛辍学。后辍学时代,经历了一系列生意上的失败以及女儿之死带来的打击,甚至想过一死了之。1927年设计节能屋,1933年设计节能车,他的许多发明到现在都不落伍,他让世界变得更好。

五、

詹姆斯·卡梅隆

身份:奥斯卡最佳导演

学校:加州大学富尔顿分校

执导过包括《泰坦尼克号》、《阿凡达》等叫好又叫座改变电影历史的影片。

1954年8月16日,詹姆斯·卡梅隆出生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个电气工程师,母亲是一个艺术家,这似乎注定他一生下来就会具有工程和艺术两方面的才华。少年时的詹姆斯·卡梅隆就具有非凡的工程才能和组织能力,他曾经带领小伙伴们制造过一个足以在地面上留下弹坑的抛石机,以及用一个自制的潜水艇把一只老鼠送到了尼亚加拉河底。在艺术方面,他曾和母亲学习过多年的绘画,并且曾在家乡举办过画展,并且很小就开始写科幻小说,他12岁时所写的一部科幻小说被看作是他的科幻影片《深渊》故事的原型。在他14岁的时候,他看到了大师斯坦利·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当时詹姆斯·卡梅隆被惊呆了,在电影院里连续看了10遍之多,从此在他心灵中萌发了制作电影的愿望。他开始用父亲的8毫米摄影机拍摄一些简陋的影片。

中学毕业以后,詹姆斯·卡梅隆被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的物理系录取,他很快就对大学的课程感到失望,跑出校园闯荡社会。他干过机械修理工,给别人开过大卡车。1977年,詹姆斯·卡梅隆看到了乔治·卢卡斯的经典科幻影片《星球大战》,他激动地意识到这就是他想要创造的东西。这使得詹姆斯·卡梅隆确立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并开始为此忙碌起来,从未接受过专业训练的他开始到处寻找机会成为电影人,熟悉从镜头到摄影机导轨的各种电影制作器材,甚至和朋友制定了人生第一个拍摄计划,想要利用手头的设备和自制的模型制作一部10分钟的科幻影片!

六、

马克·扎克伯格

身份:Facebook创始人

学校:哈佛

在宿舍创办了Facebook。2010年,《福布斯》将他评选为世界上最年轻的亿万富翁,净资产40亿美元。

扎克伯格生于1984年,在美国纽约州长大。作为牙医和心理医生的儿子,扎克伯格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从小就是个电脑神童。10岁的时候他得到了第一台电脑,从此将大把的时间都花在了上面。高中时,他为学校设计了一款MP3播放机。之后,很多业内公司都向他抛来了橄榄枝,包括微软公司。但是扎克伯格却拒绝了年薪95万美元的工作机会,而选择去哈佛大学上学。在哈佛,主修心理学的他仍然痴迷电脑。

在上哈佛的第二年,他侵入了学校的一个数据库,将学生的照片拿来用在自己设计的网站上,供同班同学评估彼此的吸引力。 黑客事件之后不久,Zuckerberg就和两位室友一起,用了一星期时间写网站程序,建立了一个为哈佛同学提供互相联系平台的网站,命名为Facebook。Facebook在2004年2月推出,即横扫整个哈佛校园。2004年年底,Facebook的注册人数已突破一百万,Zuckerberg干脆从哈佛退学,全职营运网站。 Facebook是美国第二大社交网站,微软2.4亿美元赢得Facebook1.6%股份收购权。

七、

汤姆·汉克斯

身份:奥斯卡影帝

学校:加州大学萨克拉门托分校

历史上唯一一个连续两届奥斯卡金像奖影帝得主,也是加州大学萨克拉门托分校最知名的辍学生。

汤姆·汉克斯于1956年7月9日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市,全名叫托马斯·J·汉克斯。父亲艾摩斯·汉克斯是厨师,母亲珍娜·特纳在医院工作。在他5岁时,父母离异,他由当厨师的父亲抚养长大。其后,父亲又结过两次婚,汉克斯又换了两个妈妈,未满10岁的他经常性地经历迁移漂泊的生活,频繁地转学,更换住址。

成年后的汉克斯很不愿提起他并不美满的童年。但也正因如此,生活使他学会用一种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过去的经验培养出我独立自主的精神”,使他学会用一种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直到他在加利福尼亚州大学读书时,才突然对表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加入了学校组织的剧社,从而接触到了专业的知识培养与演技训练。毕业后,汉克斯来到纽约寻求演艺事业的发展

八、

老虎伍兹

身份:高尔夫球第一人

学校:斯坦福

辍学原因:专心打高尔夫

老虎伍兹被公认为史上最成功的高尔夫球手之一。在职业高峰时期,其年收入最高达1亿美元以上。

他之所以叫Tiger是因为曾经在越南一个叫做Tiger的人对他的父亲有过救命之恩,父亲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记住这个恩人,所以取名叫Tiger WOODS

泰格·伍兹的父亲是美国人,母亲是泰国人,而他是黑色皮肤。至成名之后,人们习惯上称他为“老虎”,因为“泰格”在英文中是“老虎”的意思,“伍兹”的意思是“树林”。可见他的父母当初给他起名字时也是颇动了一番脑筋,林中的老虎自然是如鱼得水般地潇洒自在。就如咱们中国的刘翔,他们的名字好像从一开始产生便寓意着某种结果。 要说起来,泰格·伍兹的儿童时代过得并不是那么轻松,他的家庭经济能力较差,有能吃饱肚子的时候就该要偷笑了。所以可千万别认为玩儿高尔夫球只是有钱人的娱乐,对于穷孩子往往更谙世事。懂事的小泰格为了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在上学之余自己悄悄跑到高尔夫球场做起球童来,而所谓的球童就是去帮那些玩儿球的有钱人做捡球、拎包儿那样的小事情,挣点小费以填补自己学校的费用或者生活费。 泰格伍兹孩童时就表现出了非凡的高尔夫天赋,他3岁时就击出了9洞48杆的成绩,然后5岁时又上了《高尔夫文摘》杂志。他在18岁时成为了最年轻的美国业余比赛冠军,然后又史无前例的在1994,1995和1996年完成了该赛事的帽子戏法。

九、

Lady Gaga

身份:美国当红艺人

学校:纽约大学提斯克艺术学院

Lady Gaga读了1年就辍学,全力打拼歌唱事业,随后以惊世骇俗的装扮震惊纽约社会,使得全世界掀起旋风。

Lady GaGa1986年出生于纽约的Yonkers,双亲为意大利人。小时候就读于名为the Sacred Heart的天主教学校,时尚名媛Paris Hilton(帕丽斯·希尔顿)和Caroline Kennedy都是她的校友。2006年,Gaga在自纽约大学辍学之后,签约Interscope Records成为作曲人。曾为布兰妮、菲姬、小野猫、阿肯等知名歌手作曲。当Akon发现Gaga同时具有幕前演唱的实力后,他签约Gaga到自己旗下,自此她开始筹备首张个人专辑。2008年,Gaga发布了自己的首张个人专辑《The Fame》,她自己解释此专辑为“有关让所有人都能感觉到如何著名。”

0条大神的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