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份网络靶场入门攻略
近年来,国内外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前有燃油运输管道被堵,后有全球最大肉食品供应商被黑客入侵,这标志着越来越多的国家级关键基础设施提供方,特种行业,以及大型公共服务业被黑客当作攻击目标,加大对信息安全保障的投入迫在眉睫。除了软硬件技术设备的投入之外,专业的安全人才重金难求已是公认的事实,据统计,20年我国信息安全人才缺口高达140万,利用网络靶场可以体系,规范,流程化的训练网安人才的特点打造属于企业自己的安全维护队伍是大势所趋。
网络与信息安全是一个以实践为基础的专业,因此,建设网络安全实训靶场,不仅仅让靶场成为一个知识的学习中心,更是一个技能实践中心,一个技术研究中心。网络攻防实训靶场平台的建设,不仅要关注培训教学业务的支撑建设,更要关注网络与信息安全技能综合训练场的建设。以支撑受训人员课上课下的学习、攻防技能演练、业务能力评估、协同工作训练和技术研究与验证,以保证能贴近不同培训业务的需要,并支持多维度量化每个参与者的各种能力,有计划地提升团队各个方面的技术能力。因此,建设一套实战性强、知识覆盖全面、综合型的集培训、网络攻防演练及竞赛、测试于一体的网络靶场是非常有必要的
免费领取学习中资料
2021年全套网络安全资料包及最新面试题
(渗透工具,环境搭建、HTML,PHP,MySQL基础学习,信息收集,SQL注入,XSS,CSRF,暴力破解等等)
网络靶场(Cyber Range)是一个供5方角色协同使用的网络系统仿真平台。用于支撑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网络攻防训练、安全产品评测和网络新技术验证。
网络安全人员要就攻防技术进行训练、演练;一项新的网络技术要试验,不能在互联网上进行(造成不可逆的破坏),于是需要建立网络靶场,把网络的要素虚拟到网络靶场。
在网络靶场中进行网络安全活动,不仅可以避免对现实资源的占用和消耗,还可以做到对资源的反复利用。每一次安全试验造成的伤害程度都是可控的、可检测的,试验结束后还能够对收集的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网络靶场在不影响真实环境的情况下可以提高网络安全从业人员的技术,也可以发现安全产品的漏洞从而提升安全产品的性能与安全性。
网络靶场共有五种角色:黄、白、红、蓝、绿。
黄方是“导调”角色,整个网络试验的“导演”,负责:
1、设计试验
2、控制试验:开始、停止、恢复、停止
3、查看试验:查看试验的进度、状态、详细过程
白方是网络靶场平台“管理”角色,靶场试验“剧务”,负责试验开始前的准备工作和试验进行时的“日常事务”处理:
1、试前构建目标网络、模拟网络环境等;
2、试中负责系统运维等;
3、试后回收和释放资源等。
红方是“攻击”角色,靶场试验的“反派演员”,与蓝方相对,攻防演练中向蓝方发起攻击。
蓝方是“防御”角色,靶场试验的“正派演员”,与红方相对,攻防演练中抵御红方攻击。
绿方是“检测”角色,靶场试验的“监视器”,监控红蓝两方在演练中的一举一动,具体负责:
1、监测当前红蓝方的具体行为
2、当红蓝方攻击防守成功,研判还原成功的过程、攻击手法、防御方法
3、监测红方违规操作
4、试验或试验片断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评估
5、分析试验的攻防机理(比如针对新型蠕虫分析其运行、传播机理)
试验开始前,“导演”黄方想定攻防试验的具体内容和任务目标,确定参与试验的人员安排,设计试验的具体网络环境、应用环境和具体的攻击步骤。
修房首先从房屋结构入手,搭建网络靶场时最基础的事情是明确网络结构、搭建网络拓扑。白方根据黄方在任务想定环节设计的网络拓扑图生成路由器、交换机、计算机等设备,并将设备依照拓扑图配置和连接,生成试验所需的网络环境结构。
除了网络结构,目标网络还要为用户访问浏览器、收发邮件等操作提供应用环境,就像房屋在入住前要装修出卧室、厨房,给住户就寝、做饭提供空间一样。有了相应的应用环境,才有空间进行相关的活动。
白方在生成目标网络后,还要根据黄方的设计将靶标系统接入目标网络。靶标,即攻击的目标。靶标系统可以是实际的设备,也可以是虚拟化技术生成的靶标系统,针对不同的任务类型,靶标的设定会有所差异。
“活”的网络,除了网络结构完整,还要有活动发生。真实的网络环境时时刻刻都不是静止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有人聊天、打游戏、刷短视频……白方在目标网络生成后,通过模拟这些活动流量和行为,并将其投放到网络靶场中,让靶场“活”起来,更加接近实际的网络环境,而不是一片实验室虚拟出的净土。
模拟的流量分为近景和远景两种。近景流量指用户操作行为,包含攻击方的攻击流量、防守方的防守流量以及用户打开浏览器、收发邮件等访问应用系统的行为流量,远景流量即与试验本身不相关的背景流量。
流量仿真和目标网络生成共同构成网络靶场的完整虚拟环境,让后续的演习更加真实,也部分增加了演习的难度。
准备工作完成后,红方和蓝方根据黄方的试验设计,在白方搭建的环境中展开攻防演练。红方发起攻击,蓝方抵御攻击。
试验进行时,绿方全程监控红蓝两方在演练中的一举一动,根据需求全面采集数据,掌握诸如攻击发起方、攻击类型、攻击步骤、是否存在违规行为等信息,并通过可视化界面实时展示检测结果。
试验结束后,绿方基于前期采集的数据,进一步进行评分和分析工作。
小到某次攻防行为、大到某次攻防演习,绿方在给出量化评分的同时,还要给出具体评价,给出优点亮点和尚存在的缺点不足。
结合试验表现和试验目的进行分析,并出具相关的分析结果。若试验目的是研究某种新型攻击,则分析其机理;若试验目的是检验某个安防产品,则分析其安全缺陷。
绿方的一系列工作,有助于我们了解靶场中发生的所有安全事件,正确分析网络靶场的态势,作出更准确的评估。
网络靶场有三种类型的应用模式:内打内、内打外、外打内。此外还有分布式网络靶场模式。
红、蓝双方都在靶场内。内打内应用模式主要有CTF线下安全竞赛、红蓝攻防对抗赛和科学试验等。
CTF(Capture The Flag)即夺旗赛,其目标是从目标网络环境中获取特定的字符串或其他内容(Flag)并且提交(Capture The Flag)。
科学试验是指科研人员针对新型网络技术进行的测试性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对新技术进行反馈迭代。
内打外即红方在靶场内,蓝方在靶场外。
外打内即红方在靶场外,蓝方在靶场内,典型应用是安全产品评测。
为什么会有这个需求呢?通常,我们要知道一个安全设备好不好用、一个安全方案是不是有效,有几种方法:第一,请专业的渗透测试,出具渗透测试报告,但这种只能测一次的活动,叫静态测试。可是大家清楚,即使今天测过了,明天产品、方案也可能会出现新的问题和漏洞。那么,“靶场众测”的场景就出来了。把实物或者虚拟化的产品/方案放到靶场,作为靶标让白帽子尽情“攻击”。如果把它攻垮了,我们就知道哪里有问题了,这种开放测试,由于众多白帽子的参与、以及不影响生产环境不会造成后果、能放开手脚“攻击”,效果比聘请几个专家去现场测试要好的多。如果产品一直放在靶场,就可以在长期的众测中不断发现问题,促进产品持续迭代提升。
分布式靶场即通过互联多个网络靶场,实现网络靶场间的功能复用、资源共享。由于单个网络靶场的处理能力和资源都是有限的,分布式靶场可以将多个网络靶场的资源综合利用起来,并且这种利用对于使用人员是透明的。
比如,现有一个银行网络靶场A和一个电力网络靶场B,当前有一个试验任务既需要银行网络环境,又需要电力网络环境。那么我们可以将现有的A、B两个网络靶场互联起来展开试验。
分布式靶场能够连接各行各业的网络靶场,更大程度上实现全方位综合互联网络逼真模拟。
网络靶场存在三个主要科学问题,这三个问题反映了网络靶场在关键技术上面临的挑战。
1)建得快
网络靶场用户众多,还会出现多个用户同时使用的情况,但是大部分用户的使用时间不长,这就需要网络靶场目标网络包括网络环境要能够快速生成、快速擦除回收,特别是节点数量较大的应用,是一项技术上重大的挑战。没有过硬的网络构建能力,基础设施以及虚拟化编排技术是很难实现的。
2)仿得真
由于网络靶场是用有限的资源仿造真实网络,大部分要素需要虚拟化,而非实物。因此如何逼真的仿真目标网络元素是一项持续的挑战问题。网络靶场中,一台实物路由器的功能是否都在其虚拟设备上具备?如果功能缺失,是否会对靶场应用造成影响?靶标、网络环境、虚拟设备、背景流量的逼真仿真同理,网络环境仿真还需要服务于靶场具体应用场景,这些都依赖于长期的积累。
网络靶场绿方主要有以下挑战:
1、如何针对网络靶场运行中产生的大量数据进行针对性的采集?
2、只要是采集就要有接触(比如医学检验,可能要抽血,可能要有仪器深入身体),有接触就有影响(影响目标网络的计算资源、网络资源……),如何使影响尽量小,如何平衡这种影响和采集全面、准确性?
3、如何基于采集到的多样、海量的数据,分析、提炼、评估出靶场绿方需要得出的信息?
这是对探针采集能力、大数据关联能力、事件分析还原能力、安全知识图谱能力的综合考验。
1、网络靶场多个试验同时进行,必须保证试验间互相独立,互不干扰。就像多个房间在射击打靶,不能从这个房间打到另一个房间去了。
2、目标网络和分析网络必须严格安全隔离,即红方和绿方、白方、黄方要安全隔离,不能红方把绿方打瘫了,也就是参加比赛的人把裁判系统攻陷了,同时试验间的角色、系统间也需要安全隔离。
3、同时,安全隔离的同时不能影响网络靶场运行的性能。
网络安全攻防演练多久一次
三个星期一次
为了不断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系统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网络安全攻防演练已经成为全球检验网络安全实战能力的常态化方式。
2001年5月那场轰动全球的中美黑客大战是什么回事?
2001年04月01日,美国一架海军EP-3侦察机在中国海南岛东南海域上空活动,中方两架军用飞机对其进行跟踪监视。北京时间上午9时07分,当中方飞机在海南岛东南104公里处正常飞行时, 美机突然向中方飞机转向,其机头和左翼与中方一架飞机相撞,致使中方飞机坠毁,飞行员失踪。
4月1日,浙江湖州籍优秀飞行员王伟,以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尊严,在万里碧海蓝天,写下了当代军人对祖国的忠诚。
中美撞机事件发生后,中美黑客之间发生的网络大战愈演愈烈。自4月4日以来,美国黑客组织PoizonBOx不断袭击中国网站。对此,我国的网络安全人员积极防备美方黑客的攻击。中国一些黑客组织则在“五一”期间打响了“黑客反击战”!
自4月1日发生撞机事件以来,多个美国政府和商业网站遭到了中国黑客的攻击。一张贴在被黑网站首页上的帖子写着:“黑倒美国!为我们的飞行员王伟!为了我们的中国!”。
美国一家著名的网络安全公司宣布了一项调查数据,称自从撞机事件发生以来,两国网站上的黑客攻击事件每天都要发生40—50起,而在这之前,这个数字仅为1—2起。
其实中美黑客间大规模的攻击事件,最早可以追溯到1999年5月,即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事件发生以后,当时中国的红客们袭击了美国的一些政府网站,包括能源部、内政部在内,这些网站的首页上一度高高飘扬着五星红旗。有一次大规模的攻击,还致使白宫的网站失灵三天。中国黑客攻击事件成了当时美国各大报纸的头条新闻。
同样在4月27日这天,中国ChinaByte网站专门刊文,提醒中国的网络管理员,近期屡屡得手的美国黑客组织PoizonBOx和单枪匹马的Pr0phet,前者侧重攻击windows,后者主要攻击Lunix系统,虽然他们“闹翻天了也不过是个小角色而已”,但得重视才对,因为自3月以来,PoizonBOx对以“.cn”结尾的部分网站进行了283次的攻击,而pr0phet也已得手了近30次。其中绝大多数是在最近的两周进行的。
5月3日,中国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办公室负责人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进入4月中旬以来,针对中国网络的攻击事件频繁发生,中国网络运营者要注意防范黑客攻击,确保网络安全。并提醒,如果发现网络攻击事件,可以将有关情况上报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处理协调中心。
撞机事件的谈判仍在继续,而网上的斗争却已然火热。一场规模更大、牵涉面更广的黑客战争,再次逾越浩渺的太平洋,在网络上展开。
十大终极黑客入侵事件,造成信息被盗,你了解多少?
作为大家都熟悉却又不了解的黑客,在互联网发展的多年历史上一直扮演着臭名昭著的形象,对着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这里就为大家盘点一下,网络上十大终极黑客入侵事件,排名不分先后。
一、CIH病毒
十大终极黑客入侵事件第一个就是CIH病毒。CIH病毒是中国台湾省一名叫做陈盈豪的大学生所编写的,一开始的时候随着两大盗版集团的光盘在西方地区广泛传播,随着internet漫延到世界各地之中,对于当时win95/98系统相结合,轻则电脑硬盘会被垃圾数据所覆盖,严重的甚至是会破坏BIOS系统,使电脑无法启动。
二、雅虎30亿用户信息被盗
雅虎的母公司剧透威瑞森自从2013年开始就受到了黑客的袭击,如今累计已经损失高达30亿的用户数据,对雅虎的企业安全和民众之间的信誉都是非常有破坏性的,当然这个消失是否是真的,有待考量。
三、熊猫烧香病毒
这是我们最为熟悉的病毒了,由李俊编写,2007年开始在网络上迅速传播,这款病毒有着自动传播、自动感染硬盘和强大破坏力的病毒,并且还会删除系统的备份文件,所有的.exe可执行文件都会变成熊猫烧香的标志,这也是在我国破获的首例计算机病毒的大案件。
四、索尼影视遭受袭击
可能是超朝鲜有关的黑客为了让索尼影业取消发行,对索尼影业发大规模的网络攻击,导致索尼影业的数据以及企业机密曝光,甚至是电脑出现故障,邮件持续冻结等,因此,索尼影业公司的联合董事长艾米·帕斯卡(Amy Pascal)已经辞职。
五、欧洲二十国峰会入侵
在2013年12月,一名黑客利用钓鱼的方式将恶意的软件植入到了欧洲二十国峰会的电脑之中,黑客从其中窃取了很多提议。
六、西方400万政府雇员资料被窃
西方政府于2017年遇到了史上最大的黑客袭击事件,400万的联邦现任雇员和前任雇员的资料被窃取。
七、黑客用10万电脑攻击Spamhaus
2012年3月,欧洲的反垃圾邮件阻止Spamhaus早遇到了史上最强大的网络攻击,在攻击之中,黑客使用了近十万台服务器,最高带宽高达300GB没秒,使得整个欧洲区的网速都因此而大幅度缓慢。
八、Hertland1.3亿张信用卡信息被盗
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信用卡盗刷事件,在此过程中,黑客从支付巨头Heartland盗取了超过1.3亿张信用卡的卡号和账户信息,并且在此次的事件发生之后,Heartland以及一些其他的信用卡公司支付了大量美元的相关赔款。
九、Conficker蠕虫感染千万电脑
这是史上袭击最广的病毒感染时间,漫延到了全球200多个国家数千万的个人电脑,其中以英国政府使用的电脑受到的冲击最为眼中,并且Conficker蠕虫感染电脑之后,会通过共用网络,进行传播,还可以使得所有的安全软件瘫痪,并且下载垃圾文件堆积电脑硬盘。
十、震网病毒破坏离心机
这是最新的病毒之一,可用于最新的电子战争之中的一种武器。可以通过感染电脑,造成电脑操控机器的损毁,主要是为了破坏伊朗的核试验进行,在这次的事件之中,伊朗4000台多离心机,损毁了超过五分之一,目前在全球的网络之中任然存在潜伏。
14年全球有哪些网络被攻击的案例
事件一、1•21中国互联网DNS大劫难
2014年1月21日下午3点10分左右,国内通用顶级域的根服务器忽然出现异常,导致众多知名网站出现DNS解析故障,用户无法正常访问。虽然国内访问根服务器很快恢复,但由于DNS缓存问题,部分地区用户“断网”现象仍持续了数个小时,至少有2/3的国内网站受到影响。微博调查显示,“1•21全国DNS大劫难”影响空前。事故发生期间,超过85%的用户遭遇了DNS故障,引发网速变慢和打不开网站的情况。
事件二、比特币交易站受攻击破产
2014年2月,全球最大的比特币交易平台Mt.Gox由于交易系统出现漏洞,75万个比特币以及Mt.Gox自身账号中约10万个比特币被窃,损失估计达到4.67亿美元,被迫宣布破产。这一事件凸显了互联网金融在网络安全威胁面前的脆弱性。
事件三、携程漏洞事件
2014年3月22日,有安全研究人员在第三方漏洞收集平台上报了一个题目为“携程安全支付日志可遍历下载导致大量用户银行卡信息泄露(包含持卡人姓名身份证、银行卡号、卡CVV码、6位卡Bin)”的漏洞。上报材料指出携程安全支付日志可遍历下载,导致大量用户银行卡信息泄露,并称已将细节通知厂商并且等待厂商处理中。一石激起千层浪,该漏洞立即引发了关于“电商网站存储用户信用卡等敏感信息,并存在泄漏风险”等问题的热议。
事件四、XP系统停止服务
微软公司在2014年4月8日后对XP系统停止更新维护的服务。但XP仍然是当今世界被广泛使用的操作系统之一。特别是在中国,仍有63.7%的用户,也就是大约3亿左右的用户还在使用XP系统。因此“后XP时代”的信息安全一直备受关注,但国内安全厂商推出的防护软件究竟效果如何,面对市场上如此多的安全防护软件,选哪个又是一个疑问,所以xp挑战赛应运而生。在2014年4月5日的XP挑战赛中,腾讯、金山落败360坚守成功。
事件五、OpenSSL心脏出血漏洞
2014年4月爆出了Heartbleed漏洞,该漏洞是近年来影响范围最广的高危漏洞,涉及各大网银、门户网站等。该漏洞可被用于窃取服务器敏感信息,实时抓取用户的账号密码。从该漏洞被公开到漏洞被修复的这段时间内,已经有黑客利用OpenSSL漏洞发动了大量攻击,有些网站用户信息或许已经被黑客非法获取。未来一段时间内,黑客可能会利用获取到的这些用户信息,在互联网上再次进行其他形式的恶意攻击,针对用户的“次生危害”(如网络诈骗等)会大量集中显现。即使是在今后十年中,预计仍会在成千上万台服务器上发现这一漏洞,甚至包括一些非常重要的服务器。
事件六、中国快递1400万信息泄露
2014年4月,国内某黑客对国内两个大型物流公司的内部系统发起网络攻击,非法获取快递用户个人信息1400多万条,并出售给不法分子。而有趣的是,该黑客贩卖这些信息仅获利1000元。根据媒体报道,该黑客仅是一名22岁的大学生,正在某大学计算机专业读大学二年级。
事件七、eBay数据的大泄漏
2014年5月22日,eBay要求近1.28亿活跃用户全部重新设置密码,此前这家零售网站透露黑客能从该网站获取密码、电话号码、地址及其他个人数据。该公司表示,黑客网络攻击得手的eBay数据库不包含客户任何财务信息——比如信用卡号码之类的信息。eBay表示该公司会就重设密码一事联系用户以解决这次危机。这次泄密事件发生在今年2月底和3月初,eBay是在5月初才发现这一泄密事件,并未说明有多少用户受到此次事件的影响。
事件八、BadUSB漏洞
2014年8月,在美国黑帽大会上,JakobLell和KarstenNohl公布了BadUSB漏洞。攻击者利用该漏洞将恶意代码存放在USB设备控制器的固件存储区,而不是存放在其它可以通过USB接口进行读取的存储区域。这样,杀毒软件或者普通的格式化操作是清除不掉该代码的,从而使USB设备在接入PC等设备时,可以欺骗PC的操作系统,从而达到某些目的。
事件九、Shellshock漏洞
2014年9月25日,US-CERT公布了一个严重的Bash安全漏洞(CVE-2014 -6271) 。由于Bash是Linux用户广泛使用的一款用于控制命令提示符工具,从而导致该漏洞影响范围甚广。安全专家表示,由于并非所有运行Bash的电脑都存在漏洞,所以受影响的系统数量或许不及“心脏流血”。不过,Shellshock本身的破坏力却更大,因为黑客可以借此完全控制被感染的机器,不仅能破坏数据,甚至会关闭网络,或对网站发起攻击。
事件十、500万谷歌账户信息被泄露
2014年9月,大约有500万谷歌的账户和密码的数据库被泄露给一家俄罗斯互联网网络安全论坛。这些用户大多使用了Gmail邮件服务和美国互联网巨头的其他产品。据俄罗斯一个受欢迎的IT新闻网站CNews报道,论坛用户tvskit声称60%的密码是有效的,一些用户也确认在数据库里发现他们的数据。
事件十一、飓风熊猫本地提权工具
2014年10月,CrowdStrike发现飓风熊猫这个本地提权工具,飓风熊猫是主要针对基础设施公司的先进攻击者。国外专业人士还表示,该攻击代码写的非常好,成功率为100%。我们知道飓风熊猫使用的是“ChinaChopper”Webshell,而一旦上传这一Webshell,操作者就可试图提升权限,然后通过各种密码破解工具获得目标访问的合法凭证。该本地提权工具影响了所有的Windows版本,包括Windows7和WindowsServer 2008 R2 及以下版本。
事件十二、赛门铁克揭秘间谍工具regin
2014年11月24日,赛门铁克发布的一份报告称,该公司发现了一款名为“regin”的先进隐形恶意软件。这是一款先进的间谍软件,被称为史上最为复杂的后门木马恶意软件。该软件被用于监视政府机关、基础设施运营商、企业、研究机构甚至针对个人的间谍活动中。
事件十三、索尼影业公司被黑客攻击
2014年12月,索尼影业公司被黑客攻击。黑客对索尼影业公司发动的这次攻击影响令人感到震惊:摄制计划、明星隐私、未发表的剧本等敏感数据都被黑客窃取,并逐步公布在网络上,甚至包括到索尼影业员工的个人信息。预计索尼影业损失高达1亿美元,仅次于2011年被黑客攻击的损失。
事件十四、12306用户数据泄露含身份证及密码信息
2014年12月25日,乌云漏洞报告平台报告称,大量12306用户数据在互联网疯传,内容包括用户帐号、明文密码、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和电子邮箱等。这次事件是黑客首先通过收集互联网某游戏网站以及其他多个网站泄露的用户名和密码信息,然后通过撞库的方式利用12306的安全机制的缺欠来获取了这13万多条用户数据。同时360互联网安全中心就此呼吁,12306用户尽快修改密码,避免已经订到的火车票被恶意退票。另外如果有其他重要帐号使用了和12306相同的注册邮箱和密码,也应尽快修改密码,以免遭遇盗号风险。
“蜂巢”汹涌 #美进行全球网络攻击#
“蜂巢”汹涌 #美进行全球网络攻击#
“那个曾经看似风平浪静的互联网,底下正暗流涌动,当我们还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服务时,无数的像蜜蜂巢穴一样的“暗网”早已悄悄嵌入其中。也许在某个关键的时刻,它们就会露出阴险的毒牙。”
一、前言
4月19日,中国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发布了《美国中央情报局(CIA)“蜂巢”恶意代码攻击控制武器平台分析报告》,根据资料显示,蜂巢由美国中央情报局(CIA)数字创新中心(DDI)下属的信息作战中心工程开发组,以下简称“美中情局工程开发组”和美国著名军工企业诺斯罗普·格鲁曼(NOC)旗下XETRON公司联合研发,由美国中央情报局(CIA)专用。
这是继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电幕行动”、“APT-C40”、“NOPEN”、“量子”之后的又一款网络攻击武器。其战术目的是在目标网络中建立隐蔽立足点,秘密定向投放恶意代码程序,利用该平台对多种恶意代码程序进行后台控制,为后续持续投送“重型”武器网络攻击创造条件。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美国中央情报局(CIA)运用该武器平台对受害单位实施攻击入侵,植入各类木马、后门,实现远程控制,对全球范围内的信息系统实施无差别网络攻击。
对此,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中方对美国政府不负责任的恶意网络活动表示严重关切,敦促美方作出解释,并立即停止相关恶意活动。
我们注意到,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此次发布的报告指出,现有国际互联网骨干网和世界各地的重要关健信息基础设施当中,只要包含美国公司提供软硬件,就极有可能被内嵌各类的“后门程序”,从而成为美国政府网络攻击的目标。
二、蜂巢正在监听全球
近段时间以来,美国正在大力发展各种网络攻击武器,试图通过大规模的网络攻击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而蜂巢正是美国网络战布局中极其重要的网络武器之一。通过此武器可以对大量遭受蜂巢平台感染的受害主机进行远程隐蔽控制和数据收集。
根据国家病毒计算机应急处理中心的报告,蜂巢作为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的主战网络武器装备之一,其强大的系统功能、先进的设计理念和超前的作战思想充分体现了CIA在网络攻击领域的突出能力。
蜂巢还广泛支持所有CPU架构,以及所有的主流操作系统都被其囊括在内。而这些系统正在全球范围内,为多个国家的互联网提供服务。更糟糕的是,CIA已经在全球范围内部署了蜂巢平台相关网络基础设施,由于隐藏性高,一些受害者即使发现遭受了网络攻击,但也难以进行技术分析。
蜂巢就像电视剧中的卧底间谍一般潜伏在系统中,平时并没有特备的动作,因此难以发现其踪迹,但是它却可以利用自身技术将信息传递回美国,以此达到监听全球的目标。我们甚至都不知道,企业正在使用的系统中,国民赖以生存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中,是不是有蜂巢在潜伏。
这也正是蜂巢最可怕的地方,它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正在掐住我们的脖子。一旦对方觉得有必要,那么随时可以依靠蜂巢发起大规模的网络攻击,猝不及防之下,将会给被攻击方造成极其严重的伤害。
这意味着,一旦蜂巢完成全球重点部署战略,那么全球都将处于美国网络威胁的辐射之下。蜂巢作为超级监听器,可以随时了解对方的一举一动;同时它还是进攻的桥头堡,给全面网络战埋下了一颗钉子。
三、网络战的威力不可小视
正在进行中的俄乌战争给所有人展示了网络战的威力,成本低、效果大、难溯源的特点赋予了网络战极强的隐秘性与杀伤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战争的模式正在发生改变,而网络战也已经成为一场战争爆发的急先锋和持续压制的利器。
早在俄乌热战争爆发之前,网络战已经先一步开打,俄罗斯曾多次利用网络攻击影响乌克兰舆论宣传。
2022年1月13日,乌克兰政府网站遭到篡改,网站页面发布了引发恐怖的虚假信息。在2月15日攻击中,部分乌克兰Privatbank银行用户收到银行ATM机无法使用的虚假消息,乌克兰网络警察称这是旨在制造混乱的“信息攻击”。乌克兰有关部门还查封了一个拥有超过18万个社交媒体账号、用来散布假新闻的僵尸网络等。
另外,就在俄罗斯发动特别军事行动的前一天,一款名为“HermeticWiper ”的新型数据擦除恶意软件在乌克兰的数百台重要的计算机上被发现,这成为开战后新一轮的针对性破坏型网络攻击。
例如在3月初,乌克兰国防战略中心展示了在网络战中的成果,公布了在乌克兰作战的12万俄军的个人资料,包括他们的名字、注册编号、服役地点、职务等信息。同时,在国际舆论上,乌克兰也保持着较高的论调,反观俄罗斯因为遭受了欧美等国家的制裁,在网络战中处于下风。
此外,欧美等国的黑客也加入了乌克兰的阵营,并对俄罗斯展开了持续性的网络攻击。例如国际知名黑客组织“匿名者”(Anonymous)就曾高调宣布将以俄罗斯政府机构和组织为目标,陆续攻
0条大神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