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国网络攻击_美军信息网络攻击能力

hacker|
266

信息保障的信息保障的防御机制

总的来说,与以前的信息安全概念相比,信息保障概念的范围更加宽泛。从理念上看,以前信息安全强调的是“规避风险”,即防止发生并提供保护,破坏发生时无法挽回;而信息保障强调的是“风险管理”,即综合运用保护,探测、反应和恢复等多种措施,使得信息在攻击突破某层防御后,仍能确保一定级别的可用性、完整性、真实性、机密性和不可否认性,并能及时对破坏进行修复。再者,以前的信息安全通常是单一或多种技术手段的简单累加,而信息保障则是对加密,访问控制、防火墙、安全路由等技术的综合运用,更注重入侵探测和灾难恢复技术。

信息保障是防御范畴的信息作战

信息作战是信息时代联合作战必不可少的作战样式。美军信息作战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美军的信息和信息系统,干扰和破坏敌方的信息和信息系统,从而获取并保持信息优势,并有效地将其转换为决策优势,最终为联合部队提供竞争优势。在美军2006年版的《联合信息作战条令》中,信息作战包括5大“核心能力”(包括电子战,计算机网络攻击、心理战、军事欺骗和作战保密)以及“支援能力”(包括信息保障、物理安全、物理攻击、反情报等)和“相关能力”(包括公共事务、军民关系和外交支持等)。信息作战就是综合运用这些能力,影响、破坏、扰乱和剥夺敌方决策能力,同时保护己方信息和信息系统的一种作战行动。

2006年版的《联合信息作战条令》是这样解释“信息保障”的综合利用各种保护和防护措施,包括检测、响应、恢复等,确保信息和信息系统的可用性、完整性、真实性、机密性和不可否认性。也就是说,信息保障的最终目的是要确保信息能为己方所用,即使其受到攻击或破坏,也能被及时有效的恢复。其中,可用性,是指信息要能按照授权被访问和使用。破坏信息可用性的基本方法是利用某种方式阻断信息(如破坏网络和有关系统)。完整性,是指信息不被窜改、破坏和丢失,保证信息的完整性是信息安全的基本要求,破坏信息的完整性是进行信息攻击的主要目的之一。可控性,是指要保证信息系统能以人们可接受的质量水平持续运行,并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机密性,是指不能让信息泄露给非授权用户和实体,即使被截获也无法使用。不可否认性,是指要能保证对收发信息的双方的身份和事实进行确认,任何一方在以后都不能抵赖曾处理过特定数据这一事实。

由此可见,信息作战是信息环境下,以信息和信息系统为作战对象的多种军事行动的集合,它既包括防御保护也包括进攻打击,而信息保障重在防御,即保护信息环境中可为己方使用的信息和信息系统。

信息化战争的主要表现形式

信息化战争的主要表现形式主要有武器系统信息化;指挥自动化,实时化,一体化;信息战场全维化,网络化;作战方式多样化;毁灭性武器的高技术化。

武器系统的信息化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智能化.这是一个整体概念.其中包括硬杀伤,软杀伤和新概念武器三方面:

I.硬杀伤--直接杀伤,破坏直至确保摧毁的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精确制导武器与遥感武器(不是传统武器).代表武器:激光等精确制导炸弹(JDAM),军用无人机,新一代巡航导弹.

II.软杀伤--对敌方信息化系统渗透,干扰,压制的手段.旨在破坏敌方的信源.信宿.信道.间隔敌方的通讯和指挥系统.对对方的精确制导武器致盲.代表武器:黑客武器和计算机病毒.

III.新概念武器--以新的毁伤机理为目的以高新科技手段和信息技术为依托设计的不同于传统武器的全新作战单元.代表武器:定向高能粒子武器.动能电磁武器微机电纳米武器和机器人.

指挥自动化,实时化,一体化

拥有完善的C4ISR甚至更高级别的系统.可以实时远程侦察和预警,及时快速更新情报,指挥网络化即时化,一体战场控制.作战命令可直达单兵作战单元.通讯达到近乎无阻碍的标准,可全方位武器平台单兵单元战场定位.以前那种宝塔式的逐级指挥体制将不附存在.

信息战场全维化,网络化

涵盖海陆空天电的战术数据链连接直至单兵,及时刷新单兵或基层指挥员作战电脑上的战场资讯,方便明确的更新战场时态.确保直接指挥权在特殊情况下的传递.传统的作战地域概念和习惯已经不管用了.信息作战是无缝连接,高立体,大纵深,全维度.

怎样写关于美军信息化战争的论文?

就从美军近几年来发动的几场战争来写。

例文:

美军近次战争信息化特点

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和多国部队所建立的战区通信网络是有史以来最大、最多、最全、最先进的,它运用卫星通信技术和数字化通信网络技术,把数十年来各国研制、生产和装备的各种战略、战区及战术通信网络和设备全面融合,综合为一体化的高效率的C3I通信系统,以98%以上的高战备率确保白宫、五角大楼、后勤支援基地与中央总部、多国部队和基层作战部队之间的联系,确保洲际之间、战区与本土之间、多国及友邻部队之间、各军兵种之间、飞机、舰艇和坦克等作战平台之间,以及上下、左右、纵横、交叉的不间断的持续通信和信息交换。海湾战争总指挥施瓦茨科普夫上将当时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开设战区指挥部,各下属司令部也是在沙特开设。施瓦茨科普夫与各级指挥官讨论重大问题或研究作战方案基本是采用电视会议或视频面对面商谈的方式进行,各级指挥机构信息沟通也是采取电话、电报、软盘传递等方式进行。

科索沃战争是第一次大规模实战运用全球一体化C4ISR指挥控制系统。在科索沃战争中,由于牵涉到北约十几个国家联合作战,所以还是沿用了传统的战略、战役和战术三级指挥体制。

阿富汗战争中,美军刻意试验网络中心战和扁平式指挥的能力,所以没有按照战略、战役和战术层次设立指挥体系,也没有在阿富汗战区设立前沿指挥部,只是在美国本土设立了一个战略总指挥部,下面直接就是战术指挥层次,所以这场战争的指挥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性战斗的指挥尝试。阿富汗战争期间,美军首次试验网络中心战取得了一些成果,比如,从阿拉伯海航空母舰上起飞的舰载机,有80%以上事先并不知道要去战区的什么地方、攻击什么样的目标,只是在起飞以后的飞行途中才接到指挥系统发来的最新任务指令,这时飞行员便可在指挥系统的引导下,选择最佳路径和方式对目标进行攻击。从阿富汗战争开始,网络中心战就已经正式进入作战程序,在这种作战程序中,指挥机构的指挥员和参谋人员最主要的不再是听取下属发来的请示,也不再是拟制电报或下达话音指令,而是在C4ISR系统的辅助指挥控下,侧重于做好这样三项工作:一是通过C4ISR系统掌握敌我双方的情报,驱散战争迷雾,定下作战决心;二是进行作战规划计划,提前下达作战任务指令,确定联合作战中各部队的具体认为是、出动批次、作战任务、作战目的、作战要求,具体各部队如何实施没有必要进行统一部署,只是提出准确的打击时间、地点、目的和要求即可,按照委托式指挥原则由部队自行协同;三是进行毁损评估,对上一次任务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以便确定下一批次的打击任务。

伊拉克战争中,由于地面部队的大规模介入,所以美军又恢复实施三级指挥体制。战略指挥部仍然设在美国本土,技术上主要依托全球指挥控制系统(GCCS);战区指挥部中央总部司令部设在卡塔尔,中央总部陆军司令部设在科威特,中央总部空军司令部设在沙特,中央总部海军司令部设在巴林;战术级指挥机构分别在各司令部下设立战术作战指挥中心。战争中,美军使用了全球一体化指挥控制系统。

伊拉克战争中,美国在本土有21处、本土之外基地上有33600名人员对航天侦察监视系统进行支持。美国部署的军用卫星系统覆盖了对伊作战所需的各个信息领域,动用的卫星包括侦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定位卫星、资源卫星和气象卫星等。在侦察卫星方面,主要包括3颗锁眼光学成像卫星,3颗长曲棍球雷达成像侦察卫星,3颗入侵者电子侦察卫星和12颗二代白云电子型海洋监视卫星;在导航定位卫星方面,共投入了GPS—2和GPS—2R共24颗卫星,定位精度从16米提高到10米。还动用了由14颗国防卫星通信系统卫星、4颗军事星和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组成保障伊拉克战区战略及战术通信的天基信息传输系统。此外,租用了一些商用卫星,主要是地球资源卫星和气象卫星等。

例文2:

从伊拉克战争看美国的信息网络战

摘要:在新军事变革的引领下,战争有机械化战争阶段发展到了信息网络战的新阶段。从伊拉克战争中,可以看到信息网络战这种作战模式的巨大威力。同时也显示出制约信息网络战的“软肋”,这将为我国的军事变革、军队建设以及信息网络化建设提供借鉴和经验教训。

关键词:信息网络战

战争,使信息网络成为军事打击和心理战的重要载体,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作战工具。信息战已衍生为一种重要的作战方式和战斗力。传统战争是兵马未动舆论先行,现代战争的信息网络行为已贯穿战争的全过程。从伊拉克战争中可以看出,信息网络已成为一把高悬在战场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一、信息网络战的特点及巨大威力

信息网络战在在科索沃战争中就开始显示出来,只不过在伊拉克战争中将其发挥的淋漓尽致。信息网络战是利用强大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将各种分散在空间、陆地和海上的探测系统、指挥系统集成一个统一、高效的信息网络体系,使陆、海、空军各级作战人员能够利用该网络共享战场态势、交流作战信息、协同指挥与实施作战行动,其目的是通过攻击敌计算机网络窃取情报,破坏、瘫痪敌信息系统,并采取各种措施保护己方网络安全,夺取和保护“制网络权”。

信息网络战的主要特点:一是作战力量广泛。由于信息技术有很强的军民通用性和计算机网络的互联性,使得凡是具有一定计算机网络知识、掌握着一定网络攻击手段的人都可以介入网络战;二是作战对象平等。计算机网络战中,只要拥有高水平的计算机网络人才,网络战就可以得到有效实施,而与国力大小、兵力多少无关;三是作战空间广阔。计算机网络战不受地域限制,只要网络能够到达的地方,网络战都可以实施;四是作战时间连续。计算机网络战不受外界自然条件的干扰,不受天候因素制约,可在任何时段进行。 五是破坏信息系统和影响人的心理,破坏信息系统的效果是敌方无法利用信息系统的设施获得所需要的正确信息,既可以从物理上摧毁地方的硬件设施,也可以是破坏系统软件,使系统崩溃或提供不正确的信息。通过提供对敌方不利的信息可以对人的心理造成影响进而控制人的行为,影响士气,削弱敌方的战斗力。

信息网络战主要有三种形式:心理战、电子战和计算机战。心理战是指通过各种手段施加对敌方不利的信息,影响人的心理从而削弱战斗力。电子战是现代战争的主要作战内容之一,将其归为信息战武器主要是因为信息系统的基础是各种电子设备,无论是探测器(雷达,光电设备,监听设备),还是信息处理平台、通讯设施(无线通讯,有线通讯),核心都是电子设备。通过电子干扰可以削弱雷达等探测器的能力,使得敌方无法及时收集信息;无法及时传递信息或者传递错误的信息。计算机是信息系统的基础和平台,在信息系统中具有核心的地位,计算机战是指利用计算机开展的以信息系统为主要目标的作战形式。其形式主要有: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网络特性、电磁特性对敌实施网络窃密和电磁窃密;通过计算机病毒攻击、计算机芯片攻击、网络“黑客” 攻击、电磁干扰等手段实施网络进攻;采取加强“防火墙”技术、断开核心系统与外界的链接等措施进行网络防护;进行系统备份,为网络恢复做好充分准备等。

伊拉克战争是21世纪初爆发的一场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场声势浩大的信息网络战,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作战的速度远远超过了伊拉克军队的反应能力。作战的速度之快和程度之猛烈,使伊拉克军队多次陷于美军的集中打击之中。美军采取的打击方式是,集中摧毁伊军的一个战斗单元,然后迅速移动到下一个目标。伊军的指挥通信系统,也在美军对巴格达发动进攻前被美军彻底摧毁。由实行网络中心战而获得的信息优势,是美军实现快速作战的关键。美军能知道伊军的位置,而伊军不知道美英联军的位置,也不知道联军的下一个攻击目标。因此,可以说美国以网络中心战赢得了这次战争的胜利。

1.及时获得可靠的目标信息

这次战争中,先进的卫星系统、侦察飞机、地面站和地面侦察人员等,组成了一个天、地(海)、空一体化的情报、侦察和监视(ISR)系统。它为部队提供作战空间的情况,包括各部队的部署、兵力兵器、作战意图等方面的情况和提供毁伤效果评估。它也为战斧巡航导弹和由全球导航定位系统制导的联合直接攻击炸弹等的精确打击提供目标信息,为反爱国者导弹提供预警和目标信息。在海湾战争时,美军一般需要两天的时间才能完成对目标的侦察评估和打击准备,而现在最快只需几分钟。

太空是未来战争的制高点。在ISR领域,由于卫星侦察和监视的覆盖范围大,并能实现全球覆盖、运行时间长和在平时可以进入敌方领土等优点,已成为实施网络中心战的前提。其中,6颗军用成像侦察卫星通过伊拉克上空,包括3颗KH-12卫星和3颗“长曲棍球”雷达卫星。每颗卫星一天两次通过伊方上空。KH-12卫星精度达到0.1米。“长曲棍球”雷达卫星最高精度达到0.3米。美军充分利用了有人和无人侦察机、战机以及个人跟踪系统所提供的实时情报和图像。这些信息定向直接传送到指挥部或者指挥官的战区指挥控制车。实时的情报和图像有助于区分敌我,减少传感器到射击器的时间。美国国防部所拥有的所有情报、监视以及侦察资源,在战争中都高速运行,为联军地面指挥部的陆军指挥官以及世界范围内的其他指挥官,提供了一幅通用的作战图。美军已经在通信与数据网络中集成了ISR平台,并为它们的运行提供带宽。

2.提高了信息传输的速度、质量和安全性

保障军用信息传输系统的畅通,提高信息传输的速率和可靠性,加强信息管理能力,是实施网络中心战的重要保障。卫星通信以其广域覆盖和全球覆盖,独特的广播、多播能力,快速灵活组网,支持不对称带宽要求和可以按需分配带宽等优势,为战场信息网络的建设提供了条件。

美国国防部投资16亿美元构建了国防文电系统,对其全球范围内的通信进行安全加密,确保向国防部用户、各业务局以及合同商传送秘密以及最高机密的信息安全。在伊拉克战争中,使用这个系统较之使用自动数字网或其他类似的军用文电系统,其传输速度更快、保密性更强且更易于使用。国防文电系统的信息,是通过用于分发语音、视频以及数据信息的国防信息系统网(DISN)进行传输的。由于严格的保密原因,国防文电系统的信息与Outlook的信息有些微小差别。但是用户可以在计算机上编写国防文电系统信息,然后使用带有加密令牌的Fortezza卡,对信息进行标记并加密。

当美英联军在伊拉克战场与伊军交战时,网络空间的战斗也在紧张地进行。自对伊战争爆发以来,联军的网络系统遭受了轻微的网络攻击,而且尝试发起攻击的行为异常频繁。因此,认为不安全的设备将被迅速隔离,脱离网络并进行病毒扫描,以防止更大问题的发生。在实际战场上,如果部队身处危险境地,程序将被保护,甚至破坏那些面临危险的设备和系统,以避免敏感的数据流落到敌人的手中。例如,链接到国防部保密IP路由器的计算机带有可移动硬盘,一些加密设备也有类似的保护措施。在美军驻卡塔尔的联合空中作战中心,在开始指挥所有联合空中任务之前,其信息系统需要进行鉴定与授权。信息安全公司负责承担了这项紧急任务。

3.依靠有效的数据链实施精确打击

网络中心战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通过信息网络系统,在武器平台之间实现横向组网,做到信息资源共享,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武器平台的作战效能,以实施精确打击。传统的以坦克、战车、火炮和导弹为代表的陆基作战平台,以舰艇、潜艇为代表的海上作战平台,以飞机、直升机为代表的空中作战平台等,都必须在火力优势的基础上兼有现代信息优势,才能成为真正的高技术信息化武器装备。因此,一种链接各作战平台、优化信息资源、有效调配和使用作战能量、用于链接整合军队各战斗单元的数据链,正日益受到重视。数据链将成为未来军队作战力量的“粘合剂”和“倍增器”。此次对伊战争中,美军基本上使用的是旧式飞机和坦克,但这些旧武器通过网络进行链接,从而把飞机的座舱、指挥所和坦克驾驶员联在一起,使其看到他们视野外很远的地方,从而大大提高了战斗力。3月底伊拉克一度被沙尘暴,搅得昏天黑地,但是美军仍能清楚地看到战场上的情况,甚至在高空飞行的B-52轰炸机的飞行员,也能透过滚滚黄沙,俯瞰地面的动静。B-52轰炸机能通过使用其他侦察机传送过来的雷达图像,对伊拉克军队进行精确轰炸。

这次战争中美军广泛使用的“21世纪旅和旅以下部队战斗指挥系统”,是一种基于因特网的通信系统。它综合了卫星、无人机和特种部队的信息源。它已成为美军数千装甲车、坦克和直升机上的标准装备。这个系统实现了坦克之间、直升机之间的共享数据。坦克可以发送文本信息,在激烈的战斗中文本信息的可靠性高于语音通信,直升机也可以通过文本信息呼叫炮兵火力支援。每台车辆都有计算机地址用于识别,车辆的位置信息通过全球定位系统随时修正更新。加密的数据通过无线电在部队车辆之间传送。跳频技术使敌方无法对信号进行导向目标追踪。坦克的所有功能都通过一台相当于奔腾Ⅲ的计算机控制。如果主系统出现故障,将由备份系统继续操作。如果整个计算机系统全部失效,最后可用手动控制。一旦坦克乘员被俘,他们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删除敏感的数据。

全球导航定位卫星更是精确打击的关键。在战争中,依靠美军的GPS系统,为美军的精确打击武器提供了有效保障。美军这次所使用的精确打击武器为海湾战争的10倍左右。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他们投掷精确制导炸弹1.5万枚,其打击精度明显高于海湾战争。在这次战争中,美军能使用大量精确武器,对伊拉克领导目标和共和国卫队,实施时间敏感型的攻击。

4.实现了部队快速机动

在机械化战争时代,由于部队的通信、机动和兵力兵器投送能力有限,无法很快地集中兵力,实施攻击。地理位置上的限制,还使部队很难在保持高度协调一致和得到充分后勤保障的情况下,实施快速、远距离机动。但是,在实施网络中心战后,部队将不再受地理条件的制约而实现快速机动。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第3机械化步兵师创造了日行170公里的开进速度,这等于海湾战争时部队开进速度的3倍。令人关注的是,这种机动方式直奔要害领域,甚至可以不顾暴露后勤保障的危险。由于部队能够进行快速机动,就可大大减少参战人员的数量。这次伊拉克战争,在伊拉克战场的美军总人数约12.5万人,远远少于海湾战争时的50万人。

二、从伊拉克战争看信息网络战的不足

由于伊军在这次战争中几乎没有任何信息战和网络战的任何能力,让美军在网络空间如入无人之境。实际上,美军的信息网络仍然是较脆弱的,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的信息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实际上也没有受到真正的考验。尽管如此,美军在作战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也揭示了美军的网络中心战尚须进一步改进的方向。

第一,假信息掣肘美军战斗力在信息战中,战斗力的形成和发挥依赖于对信息的正确采集、处理和使用。在现代战争中信息量的空前增大和信息传播环节的增加难免造成虚假信息的泛滥和有用信息的失真现象。这就使信息在采集和处理过程中真假难辨,进而影响战斗力的发挥。在海湾战争中,伊军放置的假坦克、假阵地使美军侦察系统摸不清虚实,采集回来的信息也良莠不齐,从而导致美军判断失误,对假目标狂轰滥炸。同样的,在科索沃战争中,美军的侦察卫星不能完全识别南联盟巧妙的伪装,对移动的车辆和其他目标难以跟踪,也不能穿过云层和森林发现目标。因此,当北约得意洋洋地宣布“重创”南联盟军队几天之后,南联盟人民军军容整齐地开出隐蔽地域。当时他们只损失了十几辆坦克。

第二、信息化武器发挥作用受战场环境限制

信息战对作战环境要求很高。气象和地理条件都会影响到信息进攻。比如丛林、沙漠、山地等地形和恶劣的天气就会对信息武器系统产生影响。美五角大楼承认在对南联盟的空袭中,复杂的气候和地理环境迫使北约取消了20%以上的空袭行动。在“伊拉克自由”行动中,沙尘暴曾使美军信息化武器失灵,大大延缓了作战行动。

第三,信息网络系统发达却易受攻击

首先,美国不能独占信息战的技术。它要占领和控制世界信息市场就必须输出先进软件、硬件和加密技术,并创造信息环境。然而由于信息技术的扩散性和共享性,使得美国在建立起一个信息系统平台用于信息战时,也为其他国家和个人利用这个平台攻击美国提供了机会。并且袭击这种信息系统的大部分技术,如计算机、调制解调器很便宜。因此,任何头脑灵活的人都可以把自己武装成信息战士,轻而易举地使美国军用和民用电脑网络陷于瘫痪,甚至可以破坏美军高层决策机构所依赖的指挥控制系统。

其次,庞大的信息系统使美军在信息进攻面前招架无力。在国内,美军和政府行使职能越来越依赖于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大量的后勤社会化保障不得不借助民用通信网。美国防部有200万台计算机、1万个局域网络、100多个长途网络。这些网络设备用于协调和执行国防部各方面的任务,包括从武器设计到战场管理。虽然美军进行实际作战的计算机一般是安全可靠的,但是管理军饷、人事、运输、零部件的计算机防护能力低,而且与公共通信设施联网,极易泄密和遭到破坏。在国际上,美国是当前信息技术最发达的国家。统计资料表明,因特网上80%的信息来自美国,而世界范围内80%的数据处理是在美国进行的。美国高度发达的经济依赖完善健全的全球信息网络。随着信息网络的不断扩大深入,美国经济对全球的依赖性就愈强,美国的文化和经济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就会越发紧密。这样美国不仅将能向世界各地随心所欲地伸出触角,同时通过“计算机接口”也将自己更全面地暴露于世界,更易于成为众矢之的。据美国防部的报告指出,政府和军队的信息系统曾遭受过3.8万次攻击,成功率高达88%,可是检测到的只有4%。这4%中95%无法采取任何应急措施。可见庞杂的信息系统可使美军在信息进攻面前毫无招架之功。

在信息战中,美军要是想维持其信息技术优势,就必须加大信息工程建设、改造、维护和更新的投入。但是这笔费用非常大,美国现在还不能轻松承受。比如,作为集高、精、尖技术于一体的信息化武器平台往往价格不菲。“爱国者”导弹每枚110万美元,“战斧”式巡航导弹每枚135万美元,E-8电子侦察机每架4.25亿美元。目前,信息技术的研制费和采购费在飞机、舰船、坦克、大炮等武器装备中占22%~30%,在导弹中占45%,而在一体化信息系统C4ISR中,所占比例更高。此外,信息化武器装备的软件系统具有看不见、摸不着和专业性强的特点,其研制和采购费用高昂,更难估算。同时由于信息安全的投资回报收益在短期内并不显著,甚至可能会血本无归,即便是财力雄厚的公司也不愿倾力相助,政府也难免资金短缺。所以,在信息战中,美军防御乏力。要改善这种状况,恐怕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信息网络技术或知识优势可能赢得战争,,但是这种优势是十分脆弱的,这种优势可能因为一根保险丝而全面改变,也可能因为一句谎言,也可能因为你保护自己的优势不被敌人偷去的能力有限等原因而失去。优势的这种脆弱性在于认识掌握信息的主体,人的任何一点疏忽都会造成错误。历史证明,不管是在冷兵器时代还是网络时代,人仍然是决定战争成败的关键。网络中心战虽为决策优势提供了条件,但从信息优势转变为决策优势还要取决于指挥员乃至整个军队的素质。而在军队各种素质中最重要的是创造性。

三、几点启示:信息化社会里,一切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活动都将围绕网络这个中心来进行。在未来战争中,控制了网络空间,就意味着夺取了在陆、海、空、天多维空间里行动的自由权。为了应对网络战的威胁,夺取制网络权,世界各国都在加紧备战网络战。而目前我国的信息安全形势极为严峻,实施和抵御信息网络战的能力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尚存在较大的差距,其主要表现为:一、硬件方面受制于人。我国目前尚不能自给生产CPU芯片,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其他部件的关键技术,也都掌握在外国生产商手里。二、软件方面漏洞较多。由于我国在信息安全方面起步较晚,国内使用的大部分软件存在有安全隐患。另外信息安全技术也与世界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因此,大力加强军队的信息网络化建设,提升整个社会的信息网络化水平,增强全民族的国防意识,是适应未来信息战要求的一项极为迫切的工作

(一)是落后就要挨打,尤其是在武器装备上,不能有太大的时代差,否则在战场上就无法获取哪怕是战术上的优势,这就很难打赢战争,因此应进一步推进军事信息网络化建设。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以宽带、大容量、数字化的网络传输能力为基础和前提,所以,加快军队的信息网络化建设,特别是末端建设和移动网络的建设势在必;进一步提高一体化建设水平。未来作战是联合作战,指挥自动化系统的真正一体化还有较长的路要走,只有加快建设和发展适合自己国情的综合集成系统,才能真正实现情报侦察、预警探测、信息对抗,特别是武器平台控制的现代化目标。此外,还必须推进民族信息产业的发展,一个国家的信息战能力是建立在本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水平上的。因此,我们要在这方面下大力气去抓,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同时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体制方面的优势,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在国家的统筹规划下展开联合攻关,以形成我们的优势领域,铸就自己的“撒手锏”。

(二)是必须创新作战理论,装备技术落后可怕,但思想观念滞后更危险。作战理论的创新一方面要求和现有武器装备相匹配,一方面又要与作战对象相协调,伊军的作战理论非常落后,在这两个方面都不适应,因此应进一步加强综合军事理论研究。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影响,应不断跟踪探讨适合各自国情的信息化建设特点与对策,加大军事理论创新的力度,从而促进多出成果,加速发展。

(三)是要注意建设周边以及国际安全战略环境,伊拉克的失败与萨达姆在国内推行独裁统治,在国际上缺少朋友很有关系。

(四)培养网络训练人才。在未来的信息战中,人的因素仍然是首要的、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最主要的因素,高素质的人才能驾驭高科技的装备。要适应网络战需求培训三类人才:一是专门从事网络对抗研究的电脑专家队伍;二是懂得网络对抗技术及其战术的指挥员队伍;三是具有一定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的网络技能操作人员,逐步造就一支专门从事网络对抗的计算机专家队伍。

(五)建立网络安全防护屏障。必须制定一系列的网络安全法规体系,将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的开发、应用、管理、安全问题法律化,以法律手段保障计算机网络安全;应该开发相应的防护技术。技术是实现网络安全精锐武器,必须发展网络防护技术。应着重开发密码鉴别技术、计算机网络信息泄漏防护技术、计算机网络安全等薄弱环节检测技术等,首先确保网络系统的安全。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军事情报的研究和改进,军事情报是迈向执行信息战略规划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1、[美]阿尔文.托夫勒,《未来的战争》,新华出版社,1996年版

2、[俄]B.A.利西奇金 JI.A.谢列平著,《第三次世界大战——信息心理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9月版。

3、张绍忠著《怎样打赢信息化战争》,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6月版。

各种网络攻击对军事指挥系统影响有多大

这种“战场网络战“战斗在看不见的网络系统内,“网军“凭借有力的“武器“和高超技术,侵入敌方指挥网络系统,随意浏览、窃取、删改有关数据或输入假命令、假情报,破坏敌人整个作战自动化指挥系统,使其做出错误的决策;通过无线注入、预先设伏、有线网络传播等途径实施计算机网络病毒战,瘫痪对方网络;运用各种手段施放电脑病毒直接攻击,摧毁敌方技术武器系统;同时运用病毒和“黑客“攻击敌国的金融、交通、电力、航空、广播电视、政府等网络系统,搞乱敌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造成社会动荡。

就有防。中国军内有关人士认为,对计算机病毒的防御,应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要想方设法增强计算机的抗病毒能力。但是,在现有计算机网络状态下,染上病毒和受病毒攻击很难完全避免。一旦染上,就要迅速对症下药,清除病毒,并把事先已经划分为若干个封闭“隔离箱“的整个军事计算机系统立即分块隔离,避免整个系统都染上病毒。其他防御手段还包括:通过对计算机加密防止敌方(或黑客)进行计算机渗透来窃取计算机情报,对核心系统和重要用户的密钥和口令,要严格控制知晓范围,严守机密,使“黑客:无计可施;通过加强管理、监督、检测、维护等各种技术手段,对敌方实施电磁欺骗和干扰,减少电磁信号,也可利用一定功率的干扰释放假信号,扰乱敌方的微波探测,诱惑其上当,或直接干扰敌探测设备的正常工作,以达到屏蔽己方信息源,保护系统正常工作的目的,等等。只要加强网络防御,积极采取有效防护手段,计算机网络安全性就会提高。据美军统计,在没有采取防御措施前,闯入信息系统的成功率为46,使用监控等防护手段后,闯入成功率下降到近12,完全成功的只有2,而且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完成侵入美军核心网的成功先例。

现在美国打仗的基本战术是什么?越详细越好、

70年代末美国根据中东战争的经验,提出了“空地一体战”理论,82年正式确认其作战样式,使得美国走在新军事革命的前列,91年海湾战争,“空地一体战”作战样式使得美军大获全胜,42天击溃伊拉克军队。

1996年在《2010年联合构想》中首次提出“网络中心战”。美军认为,"网络中心战"的实质是,通过把传感器、指挥官、射手和作战平台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网络,使具有不同性质和肩负不同作战任务的各个部队,在指挥中心的统一协调和指挥下,具有更好的信息共享能力,更强的态势感知能力,以及更高的作战效率。现在,美国已经把"网络中心战"作为推进其军队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和联合作战的主要目标,并计划用30年时间来达成这一目标。

美军作战现在正在逐步转型实现“网络中心战”。而其他国家目前也正在加紧追赶美军,也是朝实现“网络中心战”发展。伊拉克战争已经运用了一些“网络中心战”的作战样式,使得少量的美军,能够以伤亡几百人的代价,21天摧毁一个地区强国的政权,充分显示出网络中心战的强大威力。

网络中心战概念已逐渐成为美军面向21世纪的新型作战形式。

美国海军军事学院是美海军的最高学府,是“网络中心战”的诞生地。最早提出“网络中心战”概念的该院院长塞布鲁斯基海军中将。

“网络中心战”之内涵

“网络中心战”是指,将军队的所有侦察探测系统、通信联络系统、指挥控制系统和武器系统,组成一个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信息网络体系,各级作战人员利用该网络体系了解战场态势、交流作战信息、指挥与实施作战行动的作战样式。该网络体系由“无缝隙”连接的三个网络组成,即探测网络、交战网络和通信网络。把所有战略、战役和战术级探测器材联为一体的探测网络,能迅速提供“战场空间态势图”;交战网络又称打击网络,连接各主要武器系统;通信网络对前两者起支撑作用,是它们的神经中枢。通过战场各作战单元的网络化,可加速信息的快速流动和使用,使各分散配置的部队共享战场信息,把信息优势变为作战行动优势,从而协调行动,最大限度地发挥作战效能。

“网络中心战”四大关键要素

美军认为,信息时代的军队是一个互连互通的网络化实体。军队的网络化能生成新的战斗力,是战斗力的新增长点,是实施“网络中心战”的物质基础。“网络中心战”的关键要素有四个:

“信息结构”即使各传感器联网的系统,这是实施“网络中心战”的基本条件,其表现形式是完备的天基、陆基、海基、空基信息系统,而遂行的主要职能则是数据融合和信息管理;

“作战空间感知”“信息结构”的建立能大大提高部队的作战空间感知能力,使各部队能同时了解不断变化的战场态势,使作战任务、行动、地形变得“透明”;

“实时协同动作”有了共同的“空间感知能力”,不仅能使指挥官采用适应性很强的新指挥控制方式,加快作战节奏,使己方的作战行动总比敌方快半拍到一拍,使己方总处于主动、敌方总陷于被动,而且也可使各部队自觉自愿地执行作战命令,自觉地采取作战行动,真正使部队成为“自我协同部队”;

“最终效果”上面三项关键要素导致的最后结果是作战节奏加快,反应能力加强,作战风险降低,作战代价(主要指伤亡)减少,作战效能提高。

“网络中心战”影响深远

美军认为实施“网络中心战”,将产生三个十分引人注目的作战优势。

使分散配置的部队发挥整体优势机械化战争时代,由于部队的通信、机动和兵力兵器投送能力有限,必须把作战和作战保障部队部署在敌军和要保卫的目标附近。结果分散配置的部队易处于弱势,无法很快地集中兵力,实施攻击。地理位置上的限制,还使部队很难在保持高度协调一致和得到充分后勤保障的情况下,实施快速、远距离机动。但是,信息化战争时代,由于传感器作用距离和武器射程的增加,快速传输信息能力的增强,部队作战效能的发挥将不再受地理条件的制约。战场上为了达成集中战斗力的效果,将不必再集中部队,“集中兵力”的内涵将发生重大变化。由此带来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将降低作战风险。由于集中战斗力的内涵由集中部队让位于集中火力与信息,从而减少作战风险,不会再有“高价值目标”出现在敌人面前。其次,将减少后勤负担。部队不再频繁运动后勤,不仅会减少伤亡,减少卫生勤务工作量,油料、弹药等物资的运输和补给量也会大大减轻。最后,将使配置在不同地点的兵力兵器,在不运动的情况下,就可同时攻击多个不同目标,从而发挥更大作战效能,取得最大作战效果。

使战场情况一目了然实施“网络中心战”的部队之所以战斗力强,是因为它耳聪目明,信息灵通,对战场情况了如指掌,对指挥官的意图一清二楚。这样的部队能实施“自我协同行动”,自觉与其他部队配合;能在留下活动痕迹很少的情况下,实施作战行动;能在上级指挥官总意图的指导下,有效地遂行独立作战。

使各作战平台连为一体作战空间的各作战单元用网络连为一体后,分散配置的兵力兵器既能更有效地协调行动,也能为适应新的战场情况很快地转换作战行动样式。使各作战单元连为一体的基本条件是,建立坚固耐用、性能良好的信息基础结构。这一结构能使战场上的所有作战单元,得到高质量的信息服务。把各作战单元连为一体的连接分为两类:一类是连接各“作战实体”的“硬连接”;另一类是连接各“作战机制”和“作战程序”的“软连接”。“软连接”的好坏既是影响部队协调行动的主要因素,也是决定兵力兵器战斗力系数升降和战斗力能否得到倍增的关键。但无论是“硬连接”还是“软连接”,都不一定是连接得越紧密越好,而是要适当,其标准是能使部队发挥最大作战效能。

“网络中心战”、“网络战”及“平台中心战”的区别

美军认为,“网络战”是在有限的作战指挥空间(指挥所、司令部或办公室)内,以进攻性行为夺取和达成信息优势,从而影响、破坏敌方的信息站、信息系统以及计算机网站的作战样式。基本战法包括:计算机网络攻击、输送计算机病毒和破坏性“黑客”行为等。美军的“网络战”与“网络中心战”有本质的区别。“网络战”是信息条件下以计算机及其网络为基本工具、以网络攻击与防护为基本手段的一种全新的特殊作战样式,而且主要是针对指挥领域的作战。“网络战”是在看不见的战场上的较量,具有平时和战时一体化的特点,不仅战时是配合战场作战的重要作战手段,在平时也可能独立实施并可随时发动攻击。

“平台中心战”是针对“网络中心战”而言的,即作战行动主要围绕武器平台进行,由各作战平台自身的探测器获得战场信息,然后提供给武器平台进行作战。不仅上下级之间的战场信息交流少而慢,而且平台之间信息共享也非常有限,使得作战中的“观察———判断———决策———行动”这一过程需要指挥员自上而下地进行协调,整个作战过程无法真正联贯,造成了战斗力和时间的浪费,相比较而言作战效能较低。

由此可见,“网络中心战”尽管充分运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但不是实施针对计算机网络的作战,而是以计算机网络为中心和基础,使整个战场、各种部队、各个武器平台形成有机的整体,以利于提高整体作战效能。所以,“网络中心战”作为信息条件下的一种全新的作战样式,在本质上仍然是一般意义上的战场作战,而不是特定含义上的“网络战”,但与“平台中心战”相比,实现了上下左右作战信息的实时共享,实现了完全意义上的联合作战,提高了整体作战效能。

0条大神的评论

发表评论